用这二十篇吴晓波专栏,开启新春阅读第一天

用这二十篇吴晓波专栏,开启新春阅读第一天

点击图片▲立即收听

蛇年运转,新的一年,小巴祝大家春暖花开,新春快乐。

刚过去的2024年,吴晓波频道共发布了1169篇文章,其中365篇原创头条,共计146万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更何况是日日长相伴的那种。

这个春节,我们就把其中的一些做成合集分享给大家。今天带来的是来自吴老师执笔或演讲的20篇文章,这些文字,都是吴老师一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即便过去了大半年,也依然值得品读。若昔日遗憾错过,而今重逢正当时。

整理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No.1

吴晓波:预见2025(跨年演讲全文)

从今往后,岁月漫长,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

让我们执手常相伴,花开在眼前。

No.2

吴晓波:谁是下一个钟睒睒

宗庆后去世所引发的这一波舆论大战,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家阶层所遭遇的最大的一次公众信任危机。

No.3

吴晓波:楼市“变天”了吗?

如果把今天的中国楼市比喻为一个重症患者,病情已经清晰,所有的药物和物理手段都已经或即将使上,接下来能够做的,便是期待它的求生渴望以及自身机能的恢复。

No.4

吴晓波:“董宇辉难题”

董宇辉此次独立,没有受到任何的禁业限制,甚至连回购与辉同行的股份都是东方甄选“安排支付”。俞敏洪的“慷慨”,对未来类似事件的解决,开了一个令后来者更为棘手的先例。

No.5

吴晓波:再下矿井

今天,采煤队的一线矿工都必须是大专以上学历,每月的工资2万多元。鑫源煤矿工人的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岁。刘军对我说:“吴老师,你得替我们告诉大家,今天的煤矿不再像当年那么的累苦了,也没有那么危险了,我们太需要有技术的年轻人了。”

No.6

吴晓波:当廖厂长也成了“老赖”

“这一生中,你遇见怎样的人,然后有机会成为那样的人。”十年前,我再次找到廖厂长时,写过这样的话。

他是这样的人,一生终于还是这样的人。

No.7

吴晓波:我到东莞找答案

在走读中,我明显感受到企业家们的群体焦虑,它既来自市场的激烈竞争,更在于宏观局势的不明朗。所有的人都在讨论信心、趋势和不确定性。然而,绝大多数的企业家仍然保持着拥抱变化和主动革新的姿态。

在东莞看到的景象、提出的问题,以及答案的可能性,或许正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生动的缩影。

No.8

吴晓波:你吃你的苦,我吃我的苦

你不是我的倒影,我也不是你的上一个车站。岁月漫长,我还将继续我的苦旅,而一脸胶原蛋白的你以及你们这一代人,也将遭遇我们这代人无法理解和触达的欢悦与苦痛。

No.9

吴晓波:1688的“厂二代”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一次性感而壮烈的接班。如同汤因比所揭示的,“新的文明总是在异常困难而非异常优越的环境中降生的。挑战越大,刺激越强。每一次都会有一些人失败,同时又有另外一些人成功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No.10

吴晓波:企业出海的最佳时间窗口

只有5—10年(演讲全文)

我们相信全球化的普世价值观,相信全球化的人才、资本的自由流动是现代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我对“生而全球”的最新理解。

No.11

吴晓波:海尔四十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首先是一个中国故事,其次是从制造向智造迭代的故事,最深刻和动人的是关于“人”的故事。

No.12

吴晓波:有的时候,这个世界……

关于这个小小的频道的十年,微不足道,它其实只是改变了我的人生。仅有的意义也许是——在时代的长河里,那些文字和声音的确存在过,即便无用而荒诞。

往后岁月,无论喧哗或寂寥,如果它还在,欢迎你再来。

No.13

吴晓波:如果你还想读新闻系

新闻系的学习,除了让你拥有写作和发现戏剧性的能力之外,更为要紧的是,它有可能让你是一个冷静而对社会充满了热忱的好公民。

No.14

吴晓波:锦绣姐的“纯真年代”

这人世间缺一间书店吗?不缺。

没有了“纯真年代”,杭州就成文化沙漠了?应该也不会。

不过,朱锦绣缠绕在这家书店的那份情愫,却千秋万代,比全世界所有的黄金都珍贵。

No.15

吴晓波:四十年前的那封“松绑信”

2024年的中国经济正驶入一个远比四十年前更为辽阔的深水区,变数更大,挑战更大,机遇也更大。近日,我行走在从东北、华东到华南的企业界,分明感受到企业家们 的焦虑和彷徨,对动力和活力的渴求如潮涌动,“松绑”的声音仍然时时入耳。

No.16

吴晓波:创业者的囧境

这也许是所有正在路上的创业者 们的现实选择:拼尽全力经营好自己的公司,让自己活下来,保持现金流,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守机待时,期待新的周期的复苏。最后,对一切可能发生的结局,概括承受。

No.17

吴晓波:如果梁启超盯着我们问

所以,读你写青年梁启超,却恍惚看到两个不同世代的中国青年在并排奔跑,能听到你们的呼吸声和急促的喘息。你们都曾经被时代裹挟着往前急速冲刺,百年岁月,际遇迥异,但是同样有着浩荡与焦灼的底色。

No.18

吴晓波:吴敬琏老师,生日快乐

在一个物质至上、平庸的商业年代,吴敬琏的故事像那只最后的理想主义的风筝,它以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凭风飘弋,任狂风骤雨不能让它断线坠落,无论是光亮或昏暗的天空中,它总是保持着不合时宜的姿态,让人们在仰望中生出别样的勇气。

No.19

吴晓波:重读《野草》

我要特别感谢,在这般的年纪和这样的时代,与你重逢。如同一个冲杀到穷途末路的战士,在山穷水尽处,蓦然眺望到一团不死的地火。你让我重新理解“虚妄”的意义。你是那个把利刃亲手刺进自己胸膛的人,我们万不能及,却因为有你和你的文字,令百年后的人们稍有勇气。“我爱这些流血和隐痛的魂灵,因为他使我觉得是在人间,是在人间活着。”

No.20

吴晓波:你在你的“化城”,我在我的“化城”

今天,似乎很多人都在“化城”里。回望来路,半份侥幸,半份感恩。展望去途,半是畏惧,半是憧憬。

点击下图▼立即了解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THE END
点赞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