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春伊始,承载着新一年的期许,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于2月5日拉开全省实干争先的新序幕。广州也再现“人勤春早”的奋斗景象,紧跟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脚步,于次日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汇聚党委政府、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等各方力量,共谋高质量发展。
当“新春第一会”迈向第三年,广东、广州的新年目标更精准、更清晰——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春风再起时,“排头兵”广州更是以“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迅速响应,在砥砺奋进中担大任挑大梁。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广州如何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日起,南方都市报推出“高质量发展之广州观察”系列报道,从会展、外贸、自动驾驶、低空经济、城中村改造等多个领域,深入解读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所在、广州所能,敬请垂注!
当开工的号角再次吹响,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也如约而至。全省上下锚定目标、整装出发,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
产业兴则经济兴。在广州构建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中,会展业是8个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行业之一,且为5个要求保持位势的优势行业之一。
2024年,广州展会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并实现了“展城相互成就”的良好局面。去年11月,世界知名城市评级机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简称GaWC)发布了2024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World Cities 2024)。全球300多座城市入围,中国共有40多座城市跻身其中,广州位居第22位,从Alpha-级一跃到Alpha级,排名大幅提升,稳居世界一线城市。这也是广州在该榜单上历史最高排名。“这其中,与广州会展业加快国际化发展密不可分。”广州市商务局方面表示,2024年,广州前三季度展览活动接待境外观众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70%,比2019年全年增加34万人次。
2024年广州展会规模再创新高,稳居全国第二。
广州全年展会规模再创新高
来自广州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市会展业延续强劲势头,档期从年头排到年尾旺。据初步统计,全市10个重点专业展览场馆举办经贸类展览数量与去年持平,展览面积合计超过1150万平方米,展会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城市第二位。截止到去年12月,全年参展观展人数累计达1500万人次,已超过上年水平。
据了解,去年,广州六成以上展览较去年实现了增长,尤其是龙头展会继续发挥了“顶梁柱”作用。10万平米以上大型展览达到16个,20万平米以上的占比70%,绝大部分的展会规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其中,灯光音响展首次突破了20万平方米,涂料展今年规模扩大到10万平方米以上,家博会、照明展、华南印包展等规模都再创历史新高。“全市会展业的基本盘稳固,大型展会、品牌展会、优质展会展现出很强的韧性、活力和张力。”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全市新引进或新举办的展会创历史新高,今年已有大型或超大型展会确定落户,“‘办展会,来广州’日益成为全国会展业界的共识。”
据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市新引进或新举办的展会共计47场。“吸引龙头行业、国际性展会落户广州意义非常大。”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秘书长张杰恒表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广州会展业已具备较强的会展综合实力,发展规模一直名列全国前茅,“不管是每年举办展览数量还是展览面积,都长期排在全国第二位,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展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鞋机企业是专门做制鞋设备的,广东有好几百家鞋机企业,体量全球最大。”广东省鞋机协会会长詹明在现场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会员单位的出海意愿都比较强烈。”
考虑到人工成本和运费成本的增长,国内越来越多的鞋厂向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我们的会员单位也希望同步扩大海外市场。因此,作为协会我们每年都会做两件大事,一是在广州举办大型的专业鞋机展会,二是通过合作方式,在印尼、越南等多个国家合办展会,带动会员企业出海。”
“海外参展仍是出海企业最重要的获客手段。”广州浩瀚资讯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表示,从“老三样”的冰箱彩电洗衣机这类家电出海,到“新三样”的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和动力电池出海,已成为工业革命以来,史上最大规模的制造业大迁徙。“未来,更多的是从产品出海到文化出海,不仅是制造能力的输出,更加是商业模式的输出,从这个角度来看,会展出海正当其时,未来会展业会有更多的主办企业扬帆出海。”
最新消息显示,为了更好地谋划出海布局,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已于近期组建了对外合作专业委员会,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在广州,“展城相互成就”之势已然形成:数据显示,广州前三季度展览活动接待境外观众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70%,比2019年全年增加34万人次。截至11月底,紧邻展馆的琶洲港澳码头入境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了约119%,达3.5万人。
据不完整统计,去年广州约有17家主办企业计划出海办展,预计全市会展企业今年出海办展超过50场,比《2019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统计数据增加7倍之多。浙商证券研究所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博士认为,广州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且唯一从未关闭过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会展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不管是吸引国际客商到穗参展观展,还是到海外办展,都将会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政策引领,探路先行
前不久,广州市商务局印发《广州市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继续对会展项目实施从落地、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扶持。
这次新发布的措施,总体支持力度加大。特别是对培育引进新展会方面,措施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对首次落户广州的展会,展览面积15万(含)平方米以上的,最高奖励300万元,“这种奖励金额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表明了广州市政府对发展会展业的决心和力度。”张杰恒如是表示。
不久前,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这也为广州会展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助力。广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提到,若干措施鼓励展会国际化发展,不仅对举办的国际展会每届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还鼓励企业出海办展,对符合条件的境外自主办展,奖励资金最高达50万元。在新政策的加持下,2025年全市境外观众有望再创新高。
另外,根据此措施,广州将真金白银地支持加快展会绿色化发展。“据我所知,这开创了国内首个财政资金支持展会碳中和的先河,以实际行动加快展会绿色化发展。”张杰恒表示,“绿色低碳,对于会展业而言是机会,是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之一。”一方面,绿色、低碳办展理念将实现升级,助推全展览产业生态链融合发展、转型创新,从而保障展览业双碳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低碳领域的资源整合将进一步加快。
“第136届广交会已经首次实现碳中和,在100%绿色布展的基础上,全过程碳排放通过购买广州本地碳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进行抵消,首次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淮表示,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新增对零碳办展的政策扶持内容,支持会展企业开展碳核算、碳信用采购和注销、碳中和认证。
根据该项措施,广州将对在本市举办、实现碳中和的展会项目,对实际出资的会展企业,按照不超过投入碳核算、碳信用采购和注销、碳中和认证的实际支出的80%给予补助,每届补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
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罗政在公开场合表示,推动会展业发展绿色化,是会展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经之路,广州通过首创“碳中和”奖补加快会展绿色转型,推动展会可持续发展,为全国乃至全球会展业实现绿色转型贡献“广州力量”。
统筹:冯芸清
执行统筹:李竹
采写:南都记者 伊晓霞
摄影:南都记者 邹卫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