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万亿元,这是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公布的2024年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
从可比口径来看,5.7万亿元的保费收入同比增幅为5.7%,相较2023年增幅有所下降,但总体维持了较为稳健的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主要是储蓄需求的持续旺盛推动了人身险业务的“大盘子”,健康险亦贡献超过8%的增幅。预计2025年负债端的稳健增长态势将延续,同时叠加资产端的利好,保险业或将实现双轮驱动。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财经记者发现,近两年保险行业赔付支出增长比例已大幅超过保费收入,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动。
储蓄需求旺盛带动稳健增长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近日披露的数据,2024年保险行业共实现约5.7万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可比口径下实现同比增长5.7%。需要注意的是,因部分机构正在进行风险处置,行业汇总数据口径暂不包括这部分机构。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5.7%的增长幅度较2023年可比口径下的9.13%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较2021年及2022年的4.05%及4.58%仍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根据业内分析师的分析,5.7%增长率背后的支撑点仍是客户保险储蓄需求的旺盛。
国泰君安数据显示,在2024年保险行业5.7万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中,寿险保费为3.2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5.4%。
从近两年推动寿险保费增长的因素来看,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储蓄的需求叠加人身险利率切换的催动是最主要的因素。2023年人身险恰逢预定利率切换,以增额终身寿为代表的传统型寿险在产品停售氛围下在切换前的两个月左右保费实现大幅增长,推动2023年全年保费的高增长。2024年人身险预定利率再次切换,也再次造就了寿险保费在2024年的稳健增长,但由于部分需求已在2023年释放,因此增长幅度不如2023年也在市场预料之中。华创证券表示,2024年保险行业整体维持高增,其中人身险业务主要由续期保费驱动,预计新单表现不及续期。
从2024年12月单月来看,寿险保费更是出现了同比负增长。国泰君安分析称,2024年12月单月寿险原保费收入为1529亿元,同比下降0.7%,预计主要原因为保险公司经营战略转向2025年开门红业务。
除了寿险业务外,健康险保费也在2024年收获了不错的涨幅。
综合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数据,2024年全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同比增幅为8.2%,东吴证券数据显示,健康险保费2024年的单季度增幅均超过5%,从5.7%至12.2%不等,其中第三季度增幅最高。东吴证券认为,健康险仍然具有长期增长空间,通过打通保险、体检、康复、养老、药品、医院等产业链条,建立“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保险”的一站式健康生态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客户黏性,为保险业务增长赋能。
而在财产险方面,2024年财产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共计1.69万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5.6%,受农险影响,增速较上一年略有下降。其中车险和非车险原保费收入分别为9137亿元和77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和8.0%,国泰君安表示,预计车险保费稳定增长主要为全年汽车保有量稳定提升带来(同比增长5.1%)。同时非车需求持续增长,其中健康险、责任险是主要驱动力,同比分别增长16.6%、8.1%。
赔付增长大幅超越保费
赔付是保险公司体现风险管理“天职”的最重要表现。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从近四年的行业赔付数据来看,除了2022年之外,其他三年赔付支出可比口径的增幅均大幅超过保费收入增幅,2023年及2024年增幅均在20%左右。
注:均为可比口径下增长率
从2024年的赔付支出来看,财险赔付支出增幅为6.97%,而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增幅则高达35.86%。
一名险企理赔人士表示,赔付支出增速高于保费收入增速,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一是近两年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损失较前两年有所增加;二是人身险公司产品结构变化,一些健康险产品赔付率同以往相比更高,例如部分地区的惠民保产品对于理赔率有所要求;三是医疗检出率提高、医疗费用的上升也会造成重疾险、医疗险等产品理赔增加;四是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另外还有基数因素,2022年理赔支出下降0.79%,其中一大原因是新冠疫情下,人员出行和就医均受到影响,出险和理赔也相应减少。在此低基数下,2023年的理赔支出呈现超过20%的增长。
今年负债端、资产端或双轮驱动
去年的稳定增长态势是否能延续到2025年?多名业内分析师认为,在负债端产品转型和资产端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下,今年保险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负债端方面,多名分析师表达了对于分红险的期待。“我们预计人身险新单有望在低基数下重拾动能,分红险或表现突出。”华创证券金融业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师徐康表示。招商证券亦分析称,2025年寿险行业新一轮产品转型周期开启,供需共振下分红险有望重回行业“C位”,今后三年分红险新单保费合计增量有望接近2万亿元。同时,高质量医疗和养老需求,亦有望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多点开花。
另外,多名分析师均表示,随着“报行合一”政策的深化和代理人渠道的优化,寿险新业务价值(NBV)今年有望在高基数上延续两位数增长。
从财产险角度,华创证券和东吴证券均表示,随着上月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的发布,预计未来新能源车险有望提升贡献度,财产险整体表现将稳中有进,同时承保盈利情况有望进一步优化。
除了负债端的稳健增长,业内分析师也普遍看好保险业在资产端上的表现。国泰君安认为,随着上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发布,自上而下优化考核体系、多元化入市方式等举措的出台将有效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为权益市场带来显著的增量资金,权益市场改善预期利好保险公司投资端改善。东吴证券则预计未来伴随国内经济复苏,长端利率若企稳或修复上行,则保险公司新增固收类投资收益率压力也将有所缓解。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