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采之后,竟然斩断了药企高毛利?
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标结果已经公示,这次药品集采和此前几次药品集采目录公示后医药股股价集体下跌一样,这次医药股股价也不出意外地大面积下跌。
2024年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表《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标推动患者用药提质升级 增加优质供给》文章,文章中明确指出“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集采通过以量换价更多体现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已经集采成功的62种药品均为已过专利期且有多家企业生产竞争充分的药品。”
即便如此,从2024年12月12日至今,多家上市医药股股价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截至1月21日收盘,步长制药在此期间股价跌幅14%,同期,复星医药股价跌幅11.4%,以岭药业股价跌幅11%,哈药股份股价跌幅9%……但也不是绝对,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百济神州在此期间股价不跌反涨,港股涨幅16.3%,美股更是迎来一波5连涨。港股1797亿港元和美股224亿美元的总市值,在众多上市药企中位居前列。
1月21日,医药股再度集体看跌,其中复星医药跌幅0.21%、科源制药跌幅0.82%、福安药业跌幅1.14%。
药品集采,本是有利于企业和患者的“成人之美”好事,为什么每次药品集采之后,医药股都会遭遇“重创”?
业绩才是股价的试金石
投资人史保刚表示药品集采并不是影响医药股股价下跌的根本原因,真正影响医药股股价下跌的还是自身业绩的问题。“投资者虽然会对政策有一定关注,但更加关注的还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将股价下跌归咎于药品集采是片面的。”
针对这一观点,BT财经试图通过分析多家上市药企的财报,来论证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步长制药在2024年前三季度(以下上市药企也以同期为参考)营收85.14亿元,同比下滑14.71%;归母净利润3.129亿元,同比下滑66.18%。2024年前三季度的单季度,步长制药三个季度净利润都是负增长,分别下滑74.96%、59.64%和54.50%。而2021年至2023年三个完整财年,步长制药营收三连跌,分别下滑1.52%、5.15%和11.41%。其中2022年净亏损15.30亿元,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尽管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为3.190亿元,和2021年11.62亿元的净利润相比,盈利能力下滑明显。
(步长制药财报)
复星医药同期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50.2亿元,同比增长0.69%;归母净利润20.11亿元,同比下滑11.93%。2022年和2023年两个完整财年,复星医药的营收下滑明显,2022年营收为439.5亿元,2023年下滑至414.0亿元,降幅5.81%。净利润由2021年的47.29亿元,降至2023年的23.86亿元,连续两个完整财年净利润下滑21.10%和36.04%,加上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11.93%,2024年净利润下滑的可能性变大。如此一来将是复星医药上市以来首次净利润三连跌。
(复星医药财报)
以岭药业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63.65亿元,同比下滑25.76%;归母净利润5.548亿元,同比下滑68.46%。营收连续5个季度下滑,净利润则连续6个季度下滑。2023年以岭药业的营收103.2亿元,同比下滑17.67%;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下滑42.76%。这也是以岭药业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以岭药业财报)
从这三家近期股价下跌的药企业绩表现来看,他们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正如史保刚所说业绩才是决定股价的关键,这几家股价下跌也属正常。这种业绩不论是盈利还是亏损,像百济神州2023年净亏损8.817亿美元,但营收增幅高达73.65%,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再度增长47.03%,净亏损4.929亿美元,收窄明显。尤其百济神州的毛利率接近85%,几乎领跑医药行业,这也是众多药企中一直亏损但股价却逆势上涨的一家。
药企到底是不是暴利?
集采药品降价幅度惊人,有些药品降价超过九成,一片药品甚至只售几分钱,对此网友们展开了激烈讨论。大部分对此心存疑虑,认为如此廉价的药品质量可能无法保障,还有网友表示这么低的价格,药企还有利润,那以前是多暴利。药企是否暴利,通过上述几家上市药企的毛利率来管中窥豹。
百济神州尽管依然在亏损状态,但2023年其毛利率达84.55%,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虽略有下滑依然高达83.84%。高研发是其亏损的一大原因。2023年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高达17.79亿美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4.11%,且研发费用均处于同比持续增长状态。
医药从业者李格表示原研药的前期投入巨大,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长期投入,“此前药品研发基本遵循双十定律,现在十年可能会被突破,十亿美元的上限早被突破,新兴生物科技之所以能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是因为其研发药品的未来市场潜力。由于药物研发过程复杂且时间跨度较长,药物成本难以准确估算,目前常用的评估制药企业研发效率的简便方法就是将年度研发支出除以新药数量。而研发效力,即每个新药带来的商业成果。”
步长制药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57.12%,相比2019年之前80%以上的毛利率有明显下滑,2019年后步长制药毛利率逐步下滑,2023年毛利率为68.15%。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历史同期最低,2.56%的净利率也创下历史新低。2019年以前步长制药的净利率均在10%以上,甚至净利率一度突破30%。
复星医药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48.60%,和上一年同期持平,相比2023年全年47.84毛利率还略有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8.15%的净利率,和上一年同期相比下滑了0.49个百分点,但环比2023年6.99%的净利率却提升了1.16个百分点。
以岭药业2023年毛利率为57.28%,相比上一年的63.77%下跌了6.48个百分点。上市后首次跌破60%,此前历史最高毛利率为2017年的68.05%。2024年之前,以岭药业的净利率均在10%以上,基本维持在13%左右。2023年净利率为13.03%,相比上一年的18.81%下降了5.78个百分点,也是上市以来净利率波动最大的一次。2024年前三季度以岭药业毛利率为53.39%,净利率首次跌破10%,来到8.63%,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创下历史新低。
从这几家上市药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可以发现,传统药企的毛利率在50%-60%之间,新兴生物科技的毛利率则能高达80%以上,净利率10%为常态,但很明显2024年药企的净利率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下滑。
“药企的高毛利率有时候并不能带来相应的高净利率,其中很大原因是药企的营销费用高企,很多药企的销售费用占比都超过一半,药品集采后,药企的销售费用或能大幅降低,对药企来说是好事,也有产品降价的可能。”李格表示药企的高毛利率是常态,但最终药企并未获得大家想象的高净利率。
(步长制药的销售费用占比长期超过五成)
药企研发占比
药企除在前期新产品的研发会投入较高研发费用之外,并不是每年都会持续高研发。
中新经纬研究院《上市药企研发销售费用分析报告(2024)》数据显示,2023财年,A股化学制药企业中,研发费用大于等于10亿元的企业有8家,在A股上市的160家药企中,占比仅为5%,研发费用在1亿元到10亿元之间的有72家,占总数的45%,少于1亿元的有80家,占比50%。
上述多家药企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也各有不同,其中研发占比最高的为百济神州,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占比高达53%,2023年研发占比更是高达72.3%,这和其研发新药需要长期且巨额投入有关。2018年至2022年,百济神州的研发占比均超过100%,分别为343%、217%、419%、124%和116%,也就是说百济神州在2023年前,研发投入远大于营收。
以岭药业2023年研发投入8.532亿元,占总营收103.2亿元的8.27%,相比2022年8.23%的研发占比略有提升。2021年之前研发占比均低于8%,2018年和2019年研发占比为6.58%和6.71%,总体上以岭药业的研发占比呈逐步提升趋势。
复星医药在2023年研发费用高达43.46亿元,研发占比为10.50%,为近6年新高,2022年研发占比为9.79%。2023年的研发占比几乎是2018年的2倍。但2024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研发费用为26.48亿元,占总营收309.1亿元的8.57%,同比上一年的10.28%下滑明显。
相比上面几家药企的研发投入,步长制药的研发占比相对偏低。2023年步长制药研发投入3.351亿元,占总营收132.5亿元的2.53%,2018年至2022年,步长制药研发占比最高的是2019年,但也不过3.55%。
大部分药企的研发占比不高,说明药企科研成果已经成型,或在生产已过专利期的药品,这就让药品的总体成本下降,为药品集采提供了可能。当然也有部分药企或为了抢占市场有利不赚钱甚至赔钱赚吆喝都要加入药品集采。
我国十次药品集采虽然出现了一些争议性问题,但其意义也显而易见,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左右,其中用于谈判药使用超3600亿元,总体成效明显,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净化了医疗环境。
值得欣喜的是,药品集采让药企改变了销售模式,降低了销售费用,也为部分药企的市场开拓起到一定作用。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无忌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