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扫码▲立即了解
“不出海就出局,但出海之前,我希望你们能想一想。”过去一年,出海成为了吴晓波频道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为此,我们举办了两场千人出海峰会。还组织了12次出海考察、10次线下分享、35场直播,制作了7份出海晓报告,以及近40篇出海相关的文章,涵盖一线考察和商业洞察。
今天,就把其中的15篇做成合集分享给大家。
整理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No.1
中东出海一线考察:这几个生意可以重点关注
通俗来说,我们要做的是“入乡随俗”,而如果从出海的角度来说,我们则应时刻谨记,“全球化本质就是本土化”。
No.2
关税阴影下,中国车企在巴黎车展“学乖了”
中国车企和欧洲同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未来,中欧车企之间估计还会有更紧密的联系,比如说交叉持股。
No.3
中国汽车出海要避免 “窝里斗”
我们研究欧美日韩汽车的崛起之路,就是要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寻找最佳方案,擦亮“中系智能汽车”的黄金招牌,建立由中国人主导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再通过这条产业链,带动中国经济发展,让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希望这个伟大的理想,能够尽快实现。
No.4
投递海外的简历多了93%,普通人的出海机会
看起来,“赚外国人的钱”成为了普通人拓宽职业多样性提供了不少新机会,但上至大平台、大机构,下到小工作室、小生意个体,每个参与者都还需以自己的方式拨开迷雾,探索前行。
No.5
中国“出海四小龙”教会了亚马逊什么
四小龙的出海之路才刚刚起步, 未来, 它们要不断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变化, 加强本地化运营和服务, 同时持续进行 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的创新。
No.6
中欧贸易攻防战
回看历史,我们的德国同行其实已经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允许以大众汽车为首的德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合资建厂,绕开了当时中国对进口汽车征收的100%关税的规定。
而这也是他们如今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原因。
No.7
泰国一线考察:中国投资额已经是美、日资的两倍
今年三月,我们来到泰国考察,为五月份即将前去泰国的几十位企业家打个前站。此行的其中一站,就是位于泰中罗勇府的WHA伟华工业园。
我们想看看工业用地,开发商却表示已经没有现成的土地和厂房可售。
提及原因,他笑着说:“我们的开发速度,赶不上中资企业的买地速度。”
No.8
今起实施,影响4个万亿产业的外贸新政
剩者为王。活下来的中国企业,就可以弹性调整在海外市场的产品定价,获得合理的利润,再把赚来的钱用来研发新技术和加强品牌营销,进而征服更多海外消费者。
价格的本质不是产品卖多少钱,而是消费者认为值多少钱。
No.9
成都和重庆,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出海枢纽?
总体而言,跨境电商浪潮从沿海涌向内陆(如成都、重庆、郑州、武汉、长沙),是大势所趋,也是众望所归。
No.10
大国对垒中,马来西亚“悄悄吃蛋糕”?
从目前来看未来的形势,只要马来西亚能承接住产能,这些企业尤其是高端制造、精密制造的企业,重点投资马来西亚的趋势不大可能改变。
No.11
中国企业出海,下一站去匈牙利?
匈牙利是个中欧国家,国土面积只有9.3万平方公里,比重庆市略大一点。人口只有980万,跟哈尔滨市差不多。2022年的GDP只有18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011.2亿元),比无锡市还低一点。这个鲜为人知的欧洲小国,突然就从一众欧洲强国中脱颖而出,进入到中国人的视野里。
No.12
绍兴纺织业外迁调查:
20%去东南亚;50%去中西部
总结来说,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在柯桥并没有出现。这一问题随着产业优化与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总部经济+海内外工厂”的探索,或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视角。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No.13
Temu越洋记:如何在美国复制一个“拼多多”?
小巴调研了义乌、宁波、深圳、广州等地的Temu卖家,品类涉及箱包、服装、户外用品、厨房用品,总结了当前Temu卖家的一些赚钱方法论,从中也可以洞察卖家和Temu的博弈关系和Temu平台的“进化论”。
No.14
直击汉诺威:中国参展企业数是美国的12倍,日本的58倍
2024年,第76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时隔七年,吴晓波老师带领考察团重访汉诺威。团队由110多位企业家组成,是这次去汉诺威的200多个企业家团中,人数最多的一个。
No.15
直击CES:中美博弈,韩国吃饱
在2024年的参展数量上,第一依然是美国,高达1509家,第二是中国1339家,韩国企业从去年的772家增加到了1031家,冲到第三。
点击下图▼立即了解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