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吴敏 北京报道
又一保险公司换姓改名。
《华夏时报》记者从金融监管总局网站获悉,中韩人寿已获浙江监管局批准更名为“东方嘉富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批准时间为2025年1月26日。但目前该公司尚未启用新名称,其官网仍然使用中韩人寿名称。
中韩人寿更名背后,与其股权变动有关。两年前,该公司通过增资引入浙江东方和另外5家公司,其中,浙江东方持股33.33%成为控股股东。而其外资股东韩华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下称“韩华生命”)因不参与增资,持股比例由50%稀释至24.99%。中韩人寿也由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变为外资参股的中资保险公司。
对于更名将带来的影响,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向本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新的名称有助于公司塑造更加专业、高端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市场挑战,如需要重新建立品牌认知、调整市场营销策略等。
换姓更名
成立于2012年11月的中韩人寿,是唯一一家总部和注册地均在浙江省的全国性寿险公司,其两大原始股东分别为浙江国贸集团、韩华生命,双方各出资2.5亿元。
2016年8月,浙江国贸集团将其所持全部股份转让给浙江东方,后者系前者旗下子公司,两公司实际控制人均为浙江省国资委。同年10月,浙江东方与韩华生命同比例向中韩人寿分别增资2.5亿元。增资完成后,中韩人寿的注册资本提升至10亿元。2019年4月,浙江东方与韩华生命对中韩人寿再度同比例增资,中韩人寿的注册资本提升至15亿元。
2021年4月,中韩人寿迎来成立以来的首次公开挂牌增资。该公司在浙江产权交易所发布增资信息,拟新增注册资本15.012亿元,拟募集资金对应持股比例为50.02%,拟募集资金总额不低于18.18亿元。其中约15.01亿元计入注册资本,超出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根据规划,新增注册资本的约2.5亿元由浙江东方认购,剩余12.51亿元由新增投资者合计认购。韩华生命不参与增资。
2022年7月,该项“引战增资”获原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同意。浙江东方持股比例从50%降至33.33%,成为第一大股东。另新增5家国资投资方,分别是长兴控股(20.23%)、温州国资(5.52%)、温州电力(5.49%)、温州市交通(5.49%)、国泰证裕(4.95%)。而韩华生命因未参与增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50%降至24.99%,成为第二大股东。
至此,中韩人寿中外双方股东各持股50%的股权结构被打破,中方股东共计持股75.01%,外资持股比例降至24.99%。中韩人寿正式由合资险企变为中资险企。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由中外合资变身中资可以避免中外资股东股权对等情况下经营管理决策中可能出现的‘顶牛’现象,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更容易培育与当地深度融合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但外资保险公司一直给人以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比较先进的印象,因此变身中资公司之后将失去这方面的优势。”
在李文中看来,“东方嘉富人寿”与中韩人寿控股股东浙江东方的品牌形象更为契合,能够更好地传递公司新的定位和股东实力,摆脱以往合资寿险公司的品牌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更名,中韩人寿的核心高管也进行了“换血”。2022年8月,中韩人寿原总经理桂文超离职,由张希凡接任。其任职资格直到2024年12月才获得监管部门核准。张希凡系记者出身,早年供职于广州电视台,后加入保险业,先后任职于美国友邦保险、中英人寿、中德安联人寿、美国大都会人寿、中宏人寿等。
2024年1月,中韩人寿公告称,金朝萍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由何欣接棒。何欣系审计出身,曾供职于普华永道,于2017年加入浙江东方,现任浙江东方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但就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其任职资格尚未获得监管部门核准。这也意味着,中韩人寿董事长一职仍处于空缺状态。
发债“补血”
再将目光聚焦到中韩人寿的经营业绩上。成立以来,该公司除了2020年实现0.08亿元的微薄盈利外,其余年份均亏损。2012年至2023年,中韩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为-0.21亿元、-0.56亿元、-0.74亿元、-0.93亿元、-1.34亿元、-1.42亿元、-1.19亿元、-1.46亿元、0.08亿元、-1.17亿元、-2.98亿元及-3.27亿元。
对于2023年的亏损加剧,中韩人寿在年报中解释称,受资本市场颓势延续并大幅下跌,公司投资收益率受此影响低于预期;同时,750天异动平均国债利率持续下跌加大准备金提取额度,亦导致当期亏损增加,公司年度净利润和投资收益率目标未达预期。
据中韩人寿偿付能力报告披露,2023年其投资收益率仅0.03%,综合投资收益率2.94%,其中四季度单季度的投资收益率为-0.5%,综合投资收益率0.96%。
不过,从中韩人寿最新披露的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来看,该公司再次实现盈利,净利润为0.1亿元。投资收益回暖或是推动其扭亏的主要原因。2024年,中韩人寿的投资收益率为5.23%,综合投资收益率高达7.94%。
偿付能力方面,中韩人寿最新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3.5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9.74%。尽管偿付能力充足,但该公司仍然进行了发债。1月23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公告,同意中韩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4亿元的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
“虽然当前中韩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良好,但该公司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总资产和保费收入均呈现显著增长。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可以为公司未来的业务拓展提供资金支持,避免因资本不足而错失发展机遇。”李文中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并且,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该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降低整体融资成本,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成立已有十余年时间,但中韩人寿至今仅在浙江、江苏、安徽三地开设了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就是保险公司的腿,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保险公司能够走多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曾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分支机构少影响公司业务拓展、客户服务、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尤其是不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分散保险公司聚拢的风险。
李文中亦指出,分支机构较少意味着业务覆盖区域范围有限,业务拓展和服务的便捷性都会受到影响。同时,也意味着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受限,这对于寿险公司的业务发展也是不利的。但好处在于能够减少分支机构运营成本支出,而且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弥补分支机构较少的不足,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