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变化,你接受挑战就好了。”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孔月昕
编辑|马吉英
头图摄影|孔月昕
“创业后,我就像《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向日葵,轻松达成‘全年无休’成就。”栾洋自我调侃道。
大学毕业后,栾洋入职肯德基做管理组长。工作没多久,店铺被转让,员工陆续离职。无奈之下,栾洋和女朋友决定去浙江义乌找机会。但在义乌,栾洋并没有在电商领域“大施拳脚”,回乡休整之后,他反倒发现了线上销售东北蔬菜的商机。
2016年,栾洋和女朋友开始创业,开了一家专卖东北黑土地本地蔬果的网店。2021年,栾洋的电商销售规模做到了年销百万。2022年,他和镇政府开始筹备合作本地特产深加工,并于2023年开始建设酸菜加工厂,2024年底工厂正式落成。
栾洋的家乡绥滨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鹤岗市,最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全县的常住人口仅有十几万,全县加起来做电商的人只有个位数。
栾洋 摄影:孔月昕
创业之前,栾洋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创业后,他经常需要出席各种活动,甚至还被安排过给几百位农户讲课培训。“我当时都蒙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去看各路大佬的演讲,自己研究学习。”
从做电商到做工厂,他走的每一步都不在计划内。“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变化,你接受挑战就好了。”栾洋说。
以下为栾洋口述:
从义乌返乡,开始创业
2016年,我入职的肯德基被转手换了店长,我因此离职了。彼时电商还非常火爆,我跟女朋友去了浙江义乌,准备开一家网店卖一些当地的小商品。
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很难继续做下去。首先受限于资金不足,我们租了一个类似于民宿的办公室,整栋楼只有一根网线,那时一根网线根本干不起来电商;其次,我们当时想卖包装好的礼品,但是这需要办特殊经营产品证。当时在义乌,没有实体店是无法办理相关证件的。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放弃在义乌干电商的想法。
家里人听说之后,就让我们回家考公,“找个班上”。我还是想再折腾一下,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家里的农产品数量很多,质量也很好。当时一线城市的一部分人,已经有了要吃绿色产品的想法。我上网研究了一下,东北菜的搜索销售趋势也很好,于是我们就决定留在家乡,创业卖菜。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很快就注册了营业执照,有了免费的办公地点,开始试经营。
做电商,最重要的就是货源和物流。首先要保证产品必须是黑土地本地自产,由于我们的初始资金并不多,最开始的进货渠道就是去早市向农户收菜。我们每天凌晨三四点去市场,买回来之后再打包卖出去。
产品装车发货。来源:受访者
因为我们也是刚开始尝试卖菜,哪些菜能邮寄、哪些不能卖,都要自己一个个试过才可以。现在我们的产品SKU比较稳定了——在夏季主要上架当季的一些叶菜,以及豆角、茄子、黄瓜、辣椒、西红柿等,最近几年西红柿卖得最好。单个产品在30元上下,最贵的产品是50多元。
我们一边卖货,一边也在做各种包装实验,比如纸箱、保温箱,是否要放冰袋,一旦操作错,有的产品到地方就会烂了。因为顾客很少会告诉我们坏的原因,而且他们也不一定知道,所以我们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由于只有夏季几个月有货,整个过程进展了两年多时间。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卖野菜,如婆婆丁(蒲公英)。一开始对外发货,大部分都没问题,但有一个部位总是烂。我们研究了一段时间发现,原来是冰袋冻的。把冰袋等问题逐一解决后,我们的订单也不断优化,现在我们可以年年发各种野菜了。
一开始为了保险,我们都是发顺丰,但是运费太贵了,后来尝试着发了一些普通快递,发现蔬菜寄到了依然新鲜,所以我们现在跟中通快递保持长期合作。但是因为我们这的地理位置,快递单价只能做到3.8元/3公斤。
无论是店铺还是粉丝群,我们都很少做(运营)。顾客吃完我们这个产品,第二年很早就会主动来问我们什么时候上新。菜品次年一上线后,我们的老顾客自然而然地就会来挑选采购、给好评。
虽然大部分顾客都很省心,但是各种“神奇”的客户也不少,真的让我见识了千人千面。今年过年前一段时间,有个发往辽宁的单子,快递一般是上午发走,有顾客第二天就来问我,怎么还没到辽宁?我回复说:我们是昨天发的快递,需要再等等。他说:“昨天发,今天还到不了?我骑自行车都从黑龙江到辽宁了。”我特别无语,这自行车是安在火箭上了吗?只能回复他让他再耐心等等。
我还遇到过那种“职业打假”的。到了冬天,我们一般会上架冻梨等冷冻的水果,但有客户说我们的冻梨属于加工产品,让我们提供证件,否则我们属于卖“三无”产品,一定要我给他退款。我没理他,后来他就放弃了。
“被迫”种地,年销百万
创业之前,我们自己作为消费者,觉得早市的菜很多,但尝试电商渠道售卖之后,我们发现货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持续了一年后,随着产品销量的提升,我们仅靠收菜逐渐供应不上了。一种蔬菜如果今天收到了,明天可能就收不到,不仅如此,能收到的还会涨价。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卖“黄金勾”(豆角的一类品种),当年的市场单价一开始在4元左右,我们就天天收,到最后8元一斤都收不到,没有利润,我也不能再做了;而且市场上的黄金勾本来产量就非常低,我们收到的有限,第二年我就下线了这款产品。
对于我们当地来说,长期稳定地选出优质农产品挺困难的。因为早市上的小农户都是家里的小菜园种几棵菜,吃不完再拿到早市上来卖,菜的品质参差不齐,没有种菜大户的好,质量太差我们自然不能要。
2018年至2019年,我开始尝试自己承包大棚种蔬菜,以保证货源。当时我看的地很便宜,附近的农户大部分年纪很大,也种不动地了,我就一口气签了3年,包了大约占地5亩的5个蔬菜大棚。
但我和我爱人都不会种地,最后只能让家里人试着种菜。我们简单试种了点蔬菜之后,发现这种方式可行,第二年周边的农户听说之后,都主动来找我,我们就陆陆续续承包了下来。截至2024年,我们一共承包了22个大大小小的蔬菜大棚。
因为我不懂种地,就请了专门的技术员帮我们解决种植技术问题,每年夏天还会临时雇佣附近的农户,大概20至30人,才能把大棚运作起来,另外还需要20至30人来打包发货。在此之前,我把种地这件事想得很简单,觉得蔬菜种到地里,它自己就会长,不用人管。等我真正承包大棚开始种地之后,才发现它根本离不开人。
秋收大白菜。来源:受访者
比如种西红柿,有人为了让西红柿尽快成熟,会点一种红色的药。为了保证种植健康食品,我们是不点药的,让它自然生长,这也有问题,一是果实长得慢;二是秧苗会很快分出枝杈,不剪掉分枝,果子就长不大。剪枝的活只能人工进行,无法机械化,比如我现在有7个大棚种植西红柿,专门雇两个人来剪枝,每天剪一个大棚,7天一轮,两个人只能干这个活,还特别累。
我们本地的人工费相对便宜,这种短工一般是10元/小时,一天8个小时就80元,单个基数虽然不高,但是加起来的成本就很多了,每年夏季一个月人工成本就有几万元。
2023年底,我发现实在忙不过来了,就问我爱人的姐姐姐夫,是否愿意回来跟我一起创业。2024年初,他们决定回来,现在在帮我们管理大棚、种菜,我姐夫累得全身都贴满了膏药。
虽然累,但是结果还是可喜的。从2021年开始,我们就做到了年销百万元的规模。
发展深加工,目标是年盈利150万元
在种菜上了规模之后,我们又发现没有加工能力,盈利太少,没有深加工产品挣得多。而且卖菜不仅利润低,持续的时间也短。到了冬天,我只能卖点冻货,这些都不是我自己产的,无论是价格还是产品没有太大竞争力。我们想自己做一些深加工的产品,实现四季持续销售。
当地镇政府对我们帮助很多,镇政府一位领导跟我说,绥滨镇本身就是蔬菜种植基地,过去也一直有“一村一品”。我们就讨论如何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去,仅凭电商渠道、政府宣传还是不够,全国各地乡、镇、村都在做。我们之前也跟黑龙江大学的凌老师(上过《舌尖上的中国》)交流过,他说现在东北的产品差异化太低,同质化太高,基本上每个县都在做鲜食玉米,价格已经很卷,根本覆盖不了成本。
一开始我想自己租或买一小块地,建一个小厂,像我之前做电商那样,做个实验,再一点点发展做大。但镇政府领导了解后,提议由镇政府出钱买地建厂,承包给我们经营管理。
厂房正门。摄影:孔月昕
我仔细思考之后,觉得确实有道理,但对我来说确实步子迈得有点大。我把姐姐姐夫找来接手电商这边的事务,我全身心跟进工厂的建设投产。
虽然要做深加工产品,但目前工艺太复杂的东西我们也做不了,我们没有技术也没有人才,搞“科研”我们也没有投资。研究过后,我们决定生产酸菜。
2022年,我开始到处学习考察酸菜腌制工艺和工厂建设方案。建厂前,镇政府带我先去东北农业大学,跟一个教授学习了一段时间酸菜的腌制流程和生产工艺,又通过他的介绍去一家酸菜生产公司参观学习。
此外,我还到周边销量比较好的酸菜市场去学习取经,认识了一些工厂或者土法腌制酸菜的“老师傅”,学习多家经验。因为东北的气候问题,对于腌菜来说,夏天过热,冬天过冷,如果按照普通方式腌菜,夏天必须开空调降温,冬天要烧锅炉取暖,成本太高了。我在一位师傅的建议下,将食品级腌菜池建在地下,可以保证常年恒温。如果用不锈钢罐腌菜,成本也非常高,另外通过向山东的一家腌姜厂学习,采用耐腐蚀的食品级瓷砖来构建整体的腌制池。
工厂一期工程在2023年基本结束,我们就试着腌了少量(两个腌菜池)酸菜,发现可行。2024年二期厂房建设完毕后,10月20日左右,我们正式投产,但东北过了11月之后气温就会降到零下,不能再腌新的菜了,时间非常紧张。
加工流水线机器。摄影:孔月昕
我们是镇政府投资建的厂,也要承担帮扶农户的责任,所以我们也会从他们手里大量收菜。不过他们不是专门种菜的大户,导致收到的白菜质量参差不齐,我们要人工识别把坏的挑出去。因为我们的酸菜是自然发酵,没有放任何添加剂,晾晒后装袋,再撒盐进行腌制。这种方式也导致一旦有一颗烂的放进(腌菜池)之后,整个池子的菜可能都会腐烂。
因此,为了保证质量和食品安全,我们要人工挑菜、摘掉烂的菜叶,还要晾晒白菜,15天我们一共腌了4池(40多万斤)酸菜。
随着工厂正式投产,一共有12个腌菜池,装满大概有120万斤,我计划2025年把它腌满了。因此,2025年在种菜上我也会改变策略,春天就开始种白菜。在东北,过去大家考虑经济因素,一般是先种其他更有经济价值的蔬菜,到了夏秋季节种最后一茬蔬菜的时候,才考虑种白菜。过了春节之后,我们就会开始育苗,在我们自己的大棚里种一批白菜。我还计划承包更多土地和大棚,大批量种白菜。
我们自己种还不够,还要带动周边村镇也来种植白菜,这样不仅能给我们供应原材料,也能带动周边农户富起来。
除了酸菜外,我今年还打算做小包装的西红柿罐头,可以即食也可以做菜,里面也不会放添加剂、防腐剂。还有一种产品就是杂粮包,就是即食的馒头、包子、杂粮、大米等主食加工,力争所有产品都不放添加剂、防腐剂,最大程度保证黑土地食品的健康品质。
这种情况下,我准备把品牌做起来,一方面,把我之前注册的品牌“绥小滨”打出去。另一方面,我们想正式做抖音直播。我们之前自己做了一个抖音账号,但是不太会运营,导致虽然内容播放量很高,有的视频点赞、播放量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但粉丝数量特别低。我们就想跟县里的一个直播团队学习或者合作。我目前设想的方案是,他们的主播给我直播,我给他提点,他可以直接驻在工厂直播生产全过程,帮我们带销量。
除了想办法做自有品牌外,我们还打算做成品供应商,大宗供货、一件代发都可以做。
对于工厂的未来,我的目标是一年盈利150万元。按照目前1/3的毛利率来算,我至少要在5年内实现年营收500万元,工厂才能正常运转,我的工作才有意义。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