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保险业的“保驾护航”不可或缺。
根据上海金融监管局近日发布的《上海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报告(2024年度)》(下称“报告”),2024年上海财险业实现科技保险保费收入50.6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超25万亿元,在健全科技保险发展机制、提升科技保险发展质效、扩大科技保险辐射范围以及涵养科技保险发展生态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
报告数据显示,在2024年超25万亿元的科技保险风险保障金额中,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以及其他基础风险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5万亿元;为各类科技活动主体提供风险保障金额24.5万亿元。
据了解,2024年12月,上海发布了首期《上海市科技保险产品目录》,构建了“1+3+6+174”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即1个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目录,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3大先导产业的科技保险产品专属目录,涵盖科技研发类、科技成果转化类、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类、知识产权类、海外风险类、稳定经营类等6个风险类别,以及包含174个保险产品的清单。
这当中的部分科技保险重点领域,2024年获得了双位数的增长,例如网络安全保险服务企业家次同比增长16%;创业责任保险保障在孵企业家次同比增长49%;生物医药责任保险服务企业和项目数量同比增长22%。另外,上海财险业也用科技保险为国产大飞机、首制船、千帆星座、漂浮式风电平台等大国重器“上天入海”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在科技保险的发展上,伴随科技创新的保险创新亦是关键一环。报告显示,上海财险业2024年在产品、机制体制、科技赋能等多方面实现创新,推动上海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
在产品创新上,上海财险业陆续推出行业多个“首单”“首批”:签发首张上海地区汽车芯片专属保险;推出全国首批专利海外布局费用损失保险;落地全国首单全球储能系统损失补偿责任保险;率先落地智能驾驶专属保险服务方案等。
在机制体制创新上,上海金融监管局牵头成立上海市科技保险工作专班,有效提升重大攻关型保险项目的创新效率;指导财险业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上海市首家科技保险服务工作站,切实打通科技保险从服务“窗口”到企业“门口”的“最后一公里”;在支持创新药械、保障基础安全等领域出台多项制度文件,为科技保险在部分重点领域从散点式创新走向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营造良好环境。
而在科技赋能创新上,上海财险业则以大数据为基石,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不断探索应用“保险+服务+科技+数据”创新模式。报告显示,上海财险业推出了“风险评估数据库及可视化平台”,实现核保信息的智能化、行业风险的特征化以及风险识别的全面化;引入“基于数字孪生的全景查勘服务”技术,自动识别潜在风险隐患,逐步实现风险敞口动态监控和预警管控,进一步推动风险减量服务向智能化转型。
上海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指导上海财险业不断涵养科技保险生态、扩大可保风险范围、加强风险减量管理,全面提升服务科技创新的专业能力,以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