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级外援”“双胞胎央行”究竟怎么回事?《银行博物》暖秋出炉

文│陈培卿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又逢一年金秋时节,新一期《银行博物》如约而至,邀您共品金融岁月往昔。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5周年,中国共产党人在金融领域树起党的旗帜、建立党的队伍、开展党的工作,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超的斗争艺术谱写出激昂的金融发展序曲。【添金路】开启红色金融回望,面对建国前后复杂的政治经济问题,在主管财政金融工作的陈云领导下,上海财经会议的举行为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央苏区时期,共产党人正视革命的具体实际与经济运行规律,通过强化对金银筹集、出口和保管的管理,打开了苏维埃运动的新局面;而在解放区与国统区那场不见硝烟的金融战里,地下财经战线突破“包围圈”屡创奇迹,在隐秘的角落留下许多惊心动魄的红色金融故事。【尚贤坊】里群贤汇聚,近现代著名的犯罪学家、社会学家严景耀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在新华银行供职期间时刻关注行员的人格与品行,即使离开银行后仍时刻关心银行同仁,以书信鼓劲员工贡献一切力量为抗美援朝而奋斗;人称“熊老板”的红色掌柜熊瑾玎怀着“发财”的念头干事创业,除了在金融隐蔽战线为党筹集和管理活动经费,还保护组织存放的大量机密情报,以及周围特工们的安危。

金融旧闻同样值得一读。【观钱街】专家浅议旧时发展,“双胞胎中央银行”水火难容,只因二元制金管职能体系弊端重重;经济动荡,政府“以金抑钞”,金子的分量“重”到颠覆人们的想象……【迷敦道】继续为大家解析金融大案,某私营公司的缴款现金里惊现假币,几经波折,揭开建国后首例伪造人民币案的帷幕;一步登天,一步深渊,宦海沉浮下,昔日金融俊才最终沦为业界巨贪。【麦加里】同样纷争不断,晚清“华洋合股”纠纷频发,商法体系的缺乏引发一场耗时近十年的商业诉讼大案;两家英商银行抢占汉口市场,率先登录的麦加利居然被汇丰弯道超车,其过程着实令人唏嘘……

精彩不嫌多。《银行博物》秋季号静待您的开启。

本期目录

添金路

“眼光要放在发展经济上”——陈云对新中国财经工作的历史性贡献 / 张文清

理财方略被贬“狭隘经验论”以后——中央苏区时期的金银管理实践 / 王卫斌

金融在于人心向谁——地下财经战线突破“包围圈”屡创传奇 / 严柏华

观钱街

“双胞胎央行”水火难容——论二元制金管职能体系之重重弊端 / 石涛

金子的分量,“重”到颠覆想象——上世纪40年代“以金抑钞”政策回顾 / 金德平

迷敦道

众里寻“假”千百度——新中国首例假币大案侦破记 / 汪景仲

一步登天,一步深渊——昔时金融俊才怎样沦为业界巨贪 / 凌悦扬

尚贤坊

“教授”者,越叫越瘦——严景耀与新华银行的若干往事 / 刘平

怀着“发财”念头干事创业——人称“熊老板”的红色掌柜二三事 / 马田

隐逸墨林的金融学家——记沪上“钱业领袖”得意门生魏友棐 / 俞栋

昔门町

追随·砥砺·蜕——中共基层组织在交通银行的发展 / 毛志辉

百年前,买一艘军船需要多少钱/ 王天杨

宝钞胡同

阴雨天,打伞赶印新币——首批人民币印制和发行琐忆 / 王纪洁

银钱终非有情物——对《庆余年》货币金融情节的若干遐思 / 刘磊

麦加里

涉外纠纷总遇“鸡同鸭讲”——晚清“华洋合股”与商法体系确立(上篇)/ 熊昌锟

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汉口英商银行凭什么后来居上 / 刁莉 朝政

德意志染指远东的“急先锋”——青岛首家外资银行的诞生与清退 / 柳宾

宽财巷子

中国第一张人民币

中国历史上使用最广泛的计算工具

中国最早的邮政储蓄机构

中国最早的纪念币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THE END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