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中国陈赛:企业社会责任是一家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

本报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

“今年是大众汽车集团进入中国第四十年,‘绿带行动’——大众中国公益林项目是我们40年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一个深刻表达和生动实践。2020年,我们和中国绿化基金会设计‘绿带行动’时,恰逢公司承诺支持《巴黎协定》,宣布要在2050年成为一家碳中和的企业。所以,‘绿带行动’虽是一个公益项目,但却是我们整个碳中和战略的延伸行动,无时无刻都在提醒我们‘气候在变化,我们要行动’’。也让我们了解了碳中和或者ESG当中的E(Environmental),归根结底是为应对气候变化,让我们以及下一代拥有一个更可持续的星球。”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下简称“大众中国”)公关、传播与企业社会责任部经理陈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9月20日,在由中国经营报社及中经传媒智库联合主办的“零观汽车”特别节目《助力车企把握可持续发展新机遇,ESG怎么做?》中,陈赛通过“绿带行动”——大众中国公益林项目分享了大众中国在ESG实践的经验。本场直播观看人数达13.8万次。

记者了解到,“绿带行动”——大众中国公益林项目是由大众中国携大众汽车品牌、奥迪品牌、斯柯达品牌、宾利品牌,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共同发起,并于2021年正式启动实施。

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塘川镇的荒山经“绿带行动” – 大众中国公益林项目恢复生机

何为ESG?ESG(英文全称“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中文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理念强调企业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水平。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基于上述背景,《中国经营报》、中经传媒智库、《商学院》杂志将共同出品《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ESG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本报告将全面展现当前中国汽车行业ESG现状,呈现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在ESG领域的异同,以及出海企业在ESG领域的突出表现等,推动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持续进步,不断提升影响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本报告将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定量研究最重要一步是收集中国各大汽车企业ESG相关数据,已经进入前期调研阶段。

记者了解到,陈赛在大众中国主要负责通过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设计和实施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以支持中国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及ESG议题。

据了解,“绿带行动”——大众中国公益林项目计划在2021年至2030年十年间,在中国北部10个生态脆弱地区种植850万棵适生树种,支持当地应对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和生物多样性缺失等严峻的生态挑战。项目预计在2030年实现4000万平方米的造林面积,相当于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工厂工业占地面积的两倍。

“‘绿带行动’是大众中国长期主义的一个体现。它和联合国十年生态系统恢复计划是吻合的,也是实施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关键的十年。项目尤其关注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对生态脆弱地区日益严重的影响,这些地区往往和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高度耦合,他们不具备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韧性和经济基础。”陈赛介绍。

截至目前,大众中国已经完成了四个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工程,种植了340万棵树,实现了1600万的造林面积,约有28万当地居民直接从项目受益。

防风治沙的同时,“绿带行动”也致力于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以进一步支持当地的民生和经济发展。陈赛举例:“大家都知道梭梭,一种种植在沙地或者沙漠的抗旱灌木。大家通过种植梭梭用来做沙漠的锁边或者是修复沙漠地表的生态,防治沙漠化和沙尘暴。梭梭可以通过接种种植肉苁蓉这一名贵的中药材,因此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可以治理生态,同时又能够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再带动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治理。”

陈赛称:“大众中国开展的许多公益项目都在助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ESG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绿带行动’的开展让我们更加了解公众对我们的期待,对我们进行商业决策有非常大的帮助。”陈赛分享:“也反映了大众中国对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便于内外部的相关方更加立体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我们。例如,今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发布了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就把致力于成为‘一家对社会和生态有积极影响的移动出行企业’设定为可持续发展愿景,‘绿带行动’就是这个愿景非常有力的实践,它能够让公众看到我们正在积极地转型,我们的愿景和我们的实践是‘知行合一’的。”

陈赛特别提到,“绿带行动”还内化了企业责任形象,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品牌忠诚度。“责任形象其实是一家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企业社会责任与责任形象的塑造有直接关系。‘绿带行动’的开展帮助我们塑造正面的企业公民形象,同时许多员工和车主在了解这个项目后,对成为大众的一分子非常自豪,无形中也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凝聚力和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THE END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