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行业面临营收、利润双降的窘境,不少企业在汽车行业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比如华为与小米。星纪魅族做了一个重大决定——All in AI,开启一个全新的变革周期。星纪魅族找到了新的方向,以Flyme AIOS为技术底座,实现智能手机、AR智能眼镜、智能汽车等终端的全场景互联。
但要闯汽车圈并非易事,重投入、长链条,短期内很难看到回报,该如何平衡?星纪魅族的答案是,依靠吉利造车的基础,以“需求定义汽车”的逻辑,来赢得细分人群的喜爱。
文 | 刘冬雪
编辑| 李欢欢
运营| 步鸟
2024年,被称为AI手机元年。年初,三星推出了GalaxyAI技术,旗下首款AI手机Galaxy S24系列同步问世。6月,华为正式发布了盘古大模型5.0版本。9月初,vivo OS产品副总裁周围发文称,下个月,vivo将会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全新蓝心大模型……
业内几乎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AI将成为撬动智能手机市场的新支点。
就在友商秀肌肉、拼参数、抢份额之时,星纪魅族提出了“All in AI”的战略,即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开发。按照星纪魅族的规划,公司将用三年时间,构建出完整的AI产品生态。
用一句话总结,星纪魅族将以Flyme AIOS为核心,实现智能手机、AR智能眼镜、智能汽车等终端的全场景互联。
在外界看来,这一战略或许有些激进。但星纪魅族CEO苏静的判断是,目前在手机领域,硬件变化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了,推动行业转折的将是AIOS系统,“谁能把这个先做出来,就会走到前面去”。
▲ 星纪魅族点亮拉斯维加斯网红球。 图 / 星纪魅族官方微博
9月25日,AI生态发布会上,星纪魅族秀出了其在AI领域的最新成果,显示“All in AI”的决心。
这一次,星纪魅族一口气发布了魅族Lucky 08 AI手机,AR智能眼镜StarV View、StarV Air2,智能指环StarV Ring2,以及星纪魅族与领克汽车联合打造的Z10 STARBUFF电竞定制版车型。
与此同时,星纪魅族对旗下品牌进行了重新梳理,形成了全新的品牌矩阵。星纪魅族以Flyme AIOS为技术底座,用 AI 赋能智能手机、AR智能眼镜和汽车,在主品牌下划分了星纪STAR和魅族两个品牌序列。其中STAR涵盖StarV智能眼镜和STARAUTO智能汽车两大业务模块,而魅族则主要是大家熟悉的AI手机和AI Device业务。
整场发布会的重头戏,还是领克Z10电竞定制版车型STARBUFF正式上市。这款车在领克Z10的基础上,搭载了全球首款Flyme Auto高能电竞娱乐座舱。为了能让电竞爱好者真的在汽车里实现电竞自由,星纪魅族在这款车上搭载了全球首发X86架构桌面级芯片——AMD V2000A,其CPU算力高达394k DMIPS,性能为目前行业主流旗舰1.8倍。用官方的话来说,等于把一台游戏电脑搬进了汽车。
▲ Flyme Auto高能电竞娱乐座舱。 图 / 星纪魅族官网
通过电竞赛道去开拓竞争异常激烈的汽车圈,这怎么看都有些冒险,但支撑星纪魅族的“定制车”理念是,需求定义汽车,这是在给用户造他们真正需求的车。行业发展得足够成熟,催生出的消费需求会愈加细分,这将是今后各行业核心的竞争力。
不过,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非常“卷”,可能在短期内难以看到回报,星纪魅族要如何平衡投入产出?
一年多的时间,星纪魅族的智能座舱-Flyme Auto,即无界智行开放平台,已经接入了包括领克、极星、银河等多个品牌在内的14款车型,覆盖用户超20万。
友商中,小米全链条参与智能汽车产业,华为则是与主机厂战略合作,大范围覆盖自主品牌。进入智能化时代,主机厂几乎都搭建了自己的智能化团队,星纪魅族又要靠什么突围?
AI生态发布会后,星纪魅族CEO苏静、星纪魅族COO廖清红与每人Auto等对话,分享了他们关于上述疑问的思考。
以下为沟通会问答节选(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有删改):
行业转折会发生在AI时代
问:手机、XR、汽车都是重投入的赛道,星纪魅族能为此提供持续的资金吗?针对这三个赛道,怎么建立长期健康的运营模式?
苏静:首先,Flyme AIOS是公司的技术底层,是所有硬件承载的核心。其次,我们是在吉利集团的基础上做车,并不是需要重投入的传统造车模式,而是利用吉利集团的平台、架构和三电等基础,去做差异化定义。也会跟兄弟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发挥我们在交互以及产品定义等方面的优势。
智能眼镜我们三年前就起步了,毛利等表现还不错,我们认为整个AR产品线是下一代AI的终端,我们肯定会持续投入。
手机这条赛道,大家都知道是比较卷的。目前在手机领域,硬件变化不是特别明显,更核心的转折或者说变化是AIOS和AI时代的来临,哪家能把这个先做出来,哪家就会走到前面去,所以这个行业也是充满变化的。
▲ 星纪魅族CEO苏静 图 / 星纪魅族官方
问:目前行业中做手机、XR、车,同时又拿操作系统打通的企业并不多。从3~5年长期的预期来看,您对这三条产品线有什么预期,目标是什么?
廖清红:如今再看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其实早就变了。有些传统车企无法延续辉煌,并不是他们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不行了,而是因为现在汽车行业本身处于转型和变革的路上。汽车行业已经从传统的比拼机械性能到了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较量。因此,智能科技就成为了新的竞技场。
车企的竞争力不再单一地依赖于产品性能,而是扩展到了三个核心能力的综合考量:产品定义能力、智能化、研发和交付。
鉴于我们已经拥有前两项核心竞争能力,我们选择了现在的合作策略,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重复投入,也能让公司的资金与资源得以更高效地配置。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追求广泛的群体满足,而是希望能有我们自己的创新与特色,获得一部分人群的喜爱就好。汽车方面,不好高骛远,如果每年有几十万用户喜欢、购买我们的车,也是阶段性胜利。手机方面,我们以前更侧重国内市场,今年年初制定了全球化战略,相信这一战略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造潮玩人群喜欢的车
问:星纪魅族目前的业务主要涉及智能座舱,友商像华为和小米,他们相对来说涉足更深。随着公司在智能汽车深耕之后,其在行业中的角色或业务边界是否会有调整?
廖清红:华为、小米都是我们非常尊敬的企业,我们的体量比他们小很多。操作系统这块,除了我们三家很难再找出来。
我们的方式会比他们更开放,一方面我们和吉利大家庭所有的品牌,都建立了深度合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拓展和其他公司、品牌的合作。
我认为现在汽车平台已经够多了,我们要利用这些资源,而不是做类似的事,毕竟关于汽车的定义和智能化我们做得更好,这样可以定义出魅友喜欢的车,也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问:去年10月在武汉,魅族提出一个共创造车的计划。现在小米和华为都参与造车了,只不过方式不同。星纪魅族现在造车的方式以及产品定义方面,跟华为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
廖清红:我们并不是在造车,而是去做差异化定义,做深度定制。我们现在这款电竞定制车型就是面向未来的一批年轻潮玩人群、甚至年轻的家庭,去定制他们喜欢的车。
比如,我们今天做了一个电竞座舱,虽然不是所有人都玩电竞,但是中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玩电竞,所以也不算非常小众。未来,我们会针对类似的方向来构建我们的汽车定义,首先满足一批人群的爱好。
▲ 星纪魅族COO廖清红 图 / 星纪魅族官方
问:刚才提到为什么造车,我想反问一下,这些问题不是车企应该思考的吗?为什么是星纪魅族来做这件事?华为和各车企也在重投入做软件和智驾等,部分车企投入越来越大,未来车企还需要星纪魅族、需要Flyme Auto吗,它领先的优势可持续吗?
廖清红:行业的每一次迭代都可能会有一批老牌企业倒下,接着一批新的企业崛起,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企业是少数。为什么有新企业层出不穷呢?就是因为成功的要素发生了变化。刚才说的小米、华为等,这就是要素的变化。
老牌企业其实不是不行了,他们有很多底蕴和积累,当我们把各自擅长的部分结合起来,可能就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自主品牌的汽车最开始非常艰难,技术、资金、品牌影响力,甚至是专利,和国际巨头比差距很大。但是正因为他们持续地投入,才有了今天。如果不持续投入,那就是在做贸易,做贸易是做不出来竞争力的。所以,我认为如果星纪魅族决定做这几个项目,首先肯定做好了持续投入的准备,其次,要做自己擅长的部分,不擅长的部分应该开放合作。
问:这些产品哪一个是星纪魅族的重点,或者说重点不在于产品,而是在于系统?今天讲了生态,从魅友使用情况来看,掌握的数据足够大吗,足够支撑起目前的发展吗?星纪魅族的策略跟另外两家(华为、小米)比较类似,优势或者说特点是什么?
苏静:我们有三个主力产品,手机、XR眼镜,还有汽车。当然汽车是跟我们的合作伙伴去共同定义的,手机、眼镜是我们重投入去做的。所以AIOS系统是我们的一个技术壁垒,未来也会有一些延伸,包括戒指、手表、ipad等。我们的核心是AIOS能力,以及在这个基础上软硬件一体化开发能力。
与其他两家比较,我们的优势有两点:一是我们是更开放、更全球化;二是我们更聚焦于做自己的核心产品跟核心体验。我们认为代表未来主流市场的四款核心产品是:手机、眼镜、汽车和机器人。
需求定义汽车
问:能很明显地看到,下一个行业竞争点可能会出现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芯片,或者操作系统上。相比美国,在芯片领域中国厂商的竞争力不够强,尤其还涉及到高端制程,中国厂商能够竞争的可能就是操作系统了。但是有志向于长远发展的车企,可能都会选择自研操作系统,而不会外采。您认为到2030年,有多少车企愿意采购像Flyme Auto这样的车机操作系统?到时候汽车行业尤其是智能电动车行业的集中度有多少?
廖清红:大家知道,今年大众和小鹏汽车之间可能会有合作,以大众今天的体量和资金难道它不能做自己的车机系统或者自动驾驶吗?为什么选择合作?
举一个例子,不一定恰当,为什么之前像柯达、诺基亚这样的巨头都倒下了,他们都没有资金吗?有些东西不仅是资金的问题,还有基因的问题。能够真正实现垂直整合的公司是极少数的,好多企业即使能实现垂直整合,也是通过收购的方式做到的,自己内生的极少数,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这种情况下,就一定会有一些很难具备这方面能力的企业,我们愿意去和他们合作。我们能够开放到和各个企业形成战略合作的程度,不一定只是生意上的合作。
如果我们把智能座舱看成是一个tier2,那几家大的车企之间形成战略合作,联合星纪魅族打造智能座舱,有没有可能?我认为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的。
▲ Flyme Auto高能电竞娱乐座舱。 图 / 星纪魅族官网
问: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型搭载Flyme Auto,怎么评价上车效果。车手互联实现之前,汽车行业对它的期待非常高。但是今年以来苹果确定不造车了、特斯拉也明确不造手机。现在还在做这个模式的华为、小米,包括星纪魅族、蔚来,好像并没有因为这个模式显示出特别明显的竞争优势。经过这么多的实践,怎么重新评估车手互联模式,它在今后汽车的竞争中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
廖清红:2018年,我做汽车的时候,很多人都问过类似的问题,就是开电车比开油车好在哪,为什么要买电车?我当时想了很久,甚至召集人研讨都没有结果。我提出了很多例子,都被反驳了。
到了今天,大家对电车没有那么排斥了,为什么?因为很多体验在悄然改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小孩坐在我车上的时候,我再也不用拿U盘给他放故事了,现在的车机系统,你只需要张口提需求就可以听故事。再比如,有时候车停到地下,特别是大型商场,很容易忘记停在哪里了,现在有寻车功能,我就能很快找到。你可以说我记性好、可以拍照记录,能替代这个功能。但是,体验优势就是从这样的点点滴滴的场景积累出来的,你就离不开它了。
回到车手互联,也会点点滴滴的积累,有可能逐渐改变体验和习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说远一点,十年前、二十年前,3G、4G的时候,没人会想到把网络布宽了,上面要跑什么,没人想到会有快手、抖音,但是今天就出来了。所以说,当你底层打通了,它上面的应用会逐渐构建起来,这是我的理解。
▲ Flyme Auto高能电竞娱乐座舱。 图 / 星纪魅族官网
问:刚刚提了一个词“需求定义汽车”,因为之前大家说是“软件定义汽车”,今天发布的这款车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类似的业务,以后会不会继续拓展?现在车机的装机率,特别是吉利集团对这款车机以后装机的规划是怎样的?
苏静:我们从去年领克08开始的Flyme Auto,到现在为止一年时间,拓展是非常快的。除了在吉利系的适配之外,我们在红旗07、09也应用了Flyme Auto的AIOS系统。
我们觉得智能座舱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它会随着整个智驾的前行,不断往前走,这是我对智能座舱和智驾的判断。所以Flyme Auto本身不只是车手互联,它还会不断迭代自己各项的功能和使用,一旦使用,相信就回不去了。这就是为什么用了Flyme Auto的消费者,也希望更多的车型去搭载。
廖清红:需求定义汽车,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尝试下去,我认为这是必然的。我们连电竞都敢于尝试,还有什么不敢尝试的。不仅是汽车,今后各行各业的需求定义都会成为竞争力。需求为什么会成为竞争力?因为人的需求在发生变化。
我认为魅族走到今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魅友?中间起起落落,也有做得不好的时候,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我认为就是敢于尝试。
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侵权必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