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多种可能 盘点这些案例 我们发现……

广东新质生产力案例征集环节告一段落后,目前正对案例资料进行整理,接下来将进入网络点赞环节。在这一环节,评审团将初筛一批典型的案例,在南都App发起网络点赞,届时欢迎你将手中宝贵的票投给中意的案例。

广东新质生产力案例征集活动发起于8月,将持续进行至年底。今年以来,广东社会各界积极响应高质量发展的号召,率先实践发展新质生产力。无论是党政机关的政策措施,还是企业的创新攻关都是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新”求变图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案例经验以“新”为共同点,挖掘新要素,攻关新技术,开拓新场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效正在诸多的场景中得到体现。

新要素

制定数据国际标准,服务国内数据产业发展

数据资产领域首项国际标准《资产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指南》聚焦数据资产识别、分类、评估、存储、维护、共享等关键环节,将帮助组织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数据资产的有效控制、高效利用与合规收益。

数据资产入表工作实质性地让数据成为可量化的资产。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作用的有效充分发挥,还需要许多其他方面的基础,例如标准。

数字经济技术和产业发展之争在全球上演,掌握国际标准化制高点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派出专家,联合20个国家牵头启动研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首个数据资产管理国际标准。

经历3年多的深入研究,2024年7月,数据资产领域首项国际标准《资产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指南》(ISO 55013:2024 Asset management-Guidance on the management of data assets)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该标准聚焦数据资产识别、分类、评估、存储、维护、共享等关键环节,将帮助组织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数据资产的有效控制、高效利用与合规收益。

ISO55013国际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切实考虑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法律法规的差异性,通过兼容并蓄的包容性表述说明,使得该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得以适用,各类场景应用方可以依此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降低合规风险。

伴随该国际标准的发布实施,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会同北京科技大学、广东智联信息科技公司等联合共建数据资产管理人工智能实验室,为各类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提供数据资产管理的技术研究、管理咨询、人才培养、评估和认证等技术服务,服务国内数据产业发展。

同时,标准成果在广州的广泛应用,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通过聚焦数据要素的汇聚治理、开发利用、交易流通、安全保障、跨境流动、产业集聚等领域的实践探索,正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新质生产力研发应用典型模式。

新措施

政府联手大平台赋能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推出了“星火计划”,通过政府搭台、平台赋能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线上经营,促进本地网络经营主体提质增量,推动网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数字化转型,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推出了“星火计划”,通过政府搭台、平台赋能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线上经营,促进本地网络经营主体提质增量,推动网络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局梳理各大平台帮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数字化转型的帮扶方案,整合形成“星火计划”平台赋能8大措施,包括:优化平台进驻规则、创新融合业务模式、释放奖励补贴红利、降低线上经营成本、加大流量倾斜帮扶、提高运营服务水平、赋能中小品牌孵化、强化人才培养支撑等。

其中,唯品会针对成长型品牌商家,推出了“红帆计划”,通过流量扶持、场景创新、产品共建、中台赋能等方式,帮助商家构建持续进阶的增长曲线;京东发布“春晓计划”,加大在新商家成长方面的扶持力度,在成本、流量、效率、金融、物流服务等12个方面助力中小商家“零负担”入驻和快速成长;格利数字平台推出了“一区三免”活动方案,免费培养“千万”数字人才,免费支持“星火计划服务站”。

依托“星火计划”,该局加大数字化转型牵引力度,支持传统市场建立“平台+经营户”双核运营机制,打造“白云中港皮具城”“荔湾华林玉器市场”等广州传统产业市场数字化“星火服务站”试点,通过数字化平台赋能传统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已累计推动74家传统市场数字化转型。

充分发挥“数字赋能平台联盟”作用,倡导、推动平台落实帮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线上经营8条措施,组织各区对线下市场数字化转型情况开展摸查,举办“星火计划”对接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引导企业加大流量倾斜帮扶,广州现有网络经营主体约90万,在原有基础上约增加2.3万户网络经营主体,成功培育孵化了谷雨、官栈、“YUTMISO优梅说”等电商自主品牌。

新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支撑洪水防御

数字孪生北江新建和汇聚北江流域4285个雨水情站点和46个水工程安全监测站数据,可结合水旱风险普查隐患调查成果,实时分析5109宗水利工程风险,多源数据协同实现北江流域“点-线-面”的“雨、水、工、险、灾”五情态势监控。

北江是广东省境内重要河流之一,流域汛期暴雨频繁,亟须运用“黑科技”完善北江防洪体系建设。广东省水利厅从流域层面构建防洪决策支撑体系,开展数字孪生北江建设,研发北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数字化场景应用。

北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数字化场景应用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深度耦合防洪工程体系与数字孪生技术,织就“天、空、地”立体监控网,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工程运行管理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映射、智慧化模拟,实现与物理流域的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支撑北江流域调度管理业务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

数字孪生北江新建和汇聚北江流域4285个雨水情站点和46个水工程安全监测站数据,可结合水旱风险普查隐患调查成果,实时分析5109宗水利工程风险,多源数据协同实现北江流域“点-线-面”的“雨、水、工、险、灾”五情态势监控。

今年4月,数字孪生北江在北江两次编号洪水期间投入实战化运用,并取得阶段性预期实效。4月初,受强降雨影响,北江发生第1号洪水。4月4日10时,流域模拟结果显示,北江将发生一次流域性洪水过程,洪峰会在4月7日凌晨之后陆续出现。根据预报来水情况,水利部门对控制性水库进行预泄处理,飞来峡从4月4日上午开始预泄,使得水库在洪水期间发挥了充分的拦洪削峰作用,确保了乐昌、韶关以及英德城区不受淹。

4月16日至23日,继4月初强降雨之后,广东省再次出现连续极端强降水过程,北江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数字孪生北江支撑洪水防御取得实战成效。

4月19日17时,基于当时的气象降雨,水文模型划分的17个产流区间有14个在之后48小时的预报面雨量超过200mm,滚动预报结果显示石角站22日洪峰流量19300立方米/秒,达特大洪水级别,提前两天半预报将发生特大洪水。

2024年,数字孪生北江在全国56家先行先试单位共94项任务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十大样板名单(2023年)》。同时,北江流域防洪联合优化调度也成功列入《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典型案例名录(2023年)》。

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王美苏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THE END
点赞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