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广州市番禺区“卫健50计划”建设项目集中动工活动在番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部举行。南都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卫健50计划”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的子项目共33个,涉及13间医院、11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
2024年10月22日,番禺区“卫健50计划”建设项目集中动工活动在番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部举行。
其中,番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后,将统筹承担辖区内传染病监测预警、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医疗急救应急调度、卫生监督、临床用血、健康促进等职能,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硬件服务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番禺区中心医院综合应急大楼建成后将打造成番禺区应急医学救援中心,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与生活质量。
番禺区中心医院应急大楼项目地块
番禺区中心医院应急大楼效果图
该计划的实施也将使番禺区的医疗资源分布,整体实现南北贯通、东西协同的均衡布局。比如,何贤纪念医院里仁洞院区按综合三甲医院标准建设,将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深度融合,力争打造为医疗、教学、科研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辐射并带动番禺中北部区域的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易地新建项目将重点缓解番禺区西北部片区的医疗资源薄弱现状,为区域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此外,番禺区中医院、番禺区第三人民医院、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等其他公立医院改扩建项目将进一步推动番禺区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补齐精神专科建设的短板。
番禺区还重点打造“1+5+8”的城市紧密型医疗集团模式,以1家三级综合性医院为核心,联合区内5家二级医院以及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紧密城市医疗集团。集团将以资源统筹共享为核心,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促进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向三级专科医院转型发展。
与此同时,番禺区推进二级及以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设(简称“医社联合体”)。目前番禺全区已建成6个医社联合体,覆盖辖区内所有二级以下医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一类、二类医疗机构探索业务融合机制,落实信息互通、资金互通、业务互通、人员互通等“四个互通”,实现门诊人次提升、住院人次提升、双向转诊率提升、预约挂号率提升、医保定点人数提升、慢性病随访率提升、家庭医生签约率提升等“七个提升”。
“集团模式建设一方面可以使得医疗服务普惠性更强,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医院专科特色发展,形成优势互补,提升辖区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番禺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洁蓉介绍,番禺区持续推进“1+5+8”城市紧密型医疗集团模式、医社联合体建设,期望通过三级综合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深度融合,实现辖区居民“大病不离县区、小病不出镇街”。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