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年薇152四季扣0822都在0801茶香浸润着。成都人喝茶,不似其他城市只是单单是消遣一段闲散的时光,而是用一杯茶香记录走过的路,看过的人,属于自己的光阴。
在成都民谚中曾这样说,“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大茶馆”。喝茶,就是成都人过日子的一部分,如同一日三餐,是必不可少的,新朋故友遇见了,定然是拉了手去茶铺子,来上一盏盖碗茶絮叨絮叨。
盖碗茶是成都市的”正宗川味”特产,茶铺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是随处可见。成都人早晨起来一碗茶是清肺润喉,酒后饭余除腻消食也要来一碗茶,一天辛苦下来傍晚更要来一碗解乏提神的茶,亲朋好友会聊天少不得一碗茶,邻里纠纷消释前嫌更是一碗茶。
所以,在成都,喝茶已经扎根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细细品味,都带着一股子儒雅。成都人也喜欢调侃自己说,成都有三多,这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茶馆多,厕所多,闲人多!殊不知,在这调侃里也有着几分骄傲与自豪呢。
成都的茶馆也分三六九等,如有人所描写的晚清茶铺是这个样子的:“茶铺,这倒是成都城内的特景。全城不知道有多少,平均下来,一条街总有一家。有大有小,小的多半在铺子上摆二十来张桌子;大的或在院子里,或在楼阁内,桌子总在四十张以上。”
这小的茶铺子,是老百姓一天辛苦之后去要一杯茶,迷了眼解解乏,而大的茶铺子则被称为茶园或者是茶楼,不但提供各种茶点,还有说评书唱曲儿的,老一辈儿的人说定期的还有名角儿来登台。
成都的盖碗茶,从茶具配置到服务格调都引人入胜。茶具堪称经典,用铜茶壶、锡杯托、景德镇的瓷碗泡成的茶,色香味形俱全,饮后口角噙香,回味悠长。第一次去茶馆,看着茶博士穿着盘扣绣花的唐装,穿行的桌子之间,硕大的铜壶托在手上,如穿花的蝶儿,看的人眼花缭乱的,在外地人眼里,四川茶馆的茶博士堪称是花样泡茶表演的大师了。
茶楼一坐,那古典的韵味就悠悠的传来,这边小曲儿悠扬,那厢的茶博士的表演又艳惊四座。很多时候,我会忍不住想,或许很多人不一定是来喝茶,更多是观赏茶博士的冲泡绝技的吧。
我们去的这家茶馆得算是清雅净地,人不多,少了喧嚣多了清闲,即便聊天的茶客们也都是文静秀气的招呼着茶博士,你看他边唱喏边流星般转走,右手握长嘴铜茶壶,左手卡住锡托垫和白瓷碗,左手一扬,”哗”地一声,一串茶垫脱手飞出,茶垫刚停稳,”咔咔咔”,碗碗放入了茶垫,端起茶壶,蜻蜓点水,一圈茶碗,碗碗鲜水掺得冒尖,却无半点溅出碗外。
若是恰巧赶上茶博士表演花式泡茶,那又是一种享受。硕大的茶壶拿在手中,忽而背在身后,那是苏秦背剑,忽而绕在身前,那是凤凰三点头,一招一式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与之相配的典故,就是最基本犀牛望月,做出来也是美不胜收。
这时候,我们仿佛忽略了杯中茶是老君眉还是碧螺春,哪怕是最廉价的高沫儿,在这种冲泡盖碗茶的绝招中也会满满的溢出不一样的芬芳,与其说是喝茶,不如说是在品味被岁月这条河洗濯的愈加深厚纯粹的文化与世态炎凉。
成都人管喝茶叫泡茶馆,这泡茶馆一要有闲,就是要有充足的时间,不急不躁,一杯茶喝了三遍都寡淡了依然谈兴正浓。第二要有心,如李元亮的那首《我想与你虚度时光》的诗中所写,不急不躁,不烦不闹,不念柴米油盐的琐碎,不想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漠然。在指掌之间托着精致的盖碗茶,轻轻刮一刮,把盖子斜斜的盖在杯子上,抿着嘴唇喝完了这一杯茶,就足够在这个红尘里打三个滚儿。
一杯茶喝尽了,从那被岁月包浆成酱油色的吱嘎吱嘎响的竹椅子上站起身,拍拍袖子继续走那条看不见尽头的路。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