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上斗“火龙”,广州的哥蒋新民获见义勇为奖励

新快报讯 “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希望大家以后都可以多伸出援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昨日上午,在接受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慰问奖励时,的士司机蒋新民如是说。

广州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蔡巍(左)为蒋新民颁发慰问奖励证书。

事发现场 他用出租车构起安全屏障

10月22日14时许,如约广交二分四车队的司机蒋新民,正开车驶向白云机场,执行广交会的交通保障任务。

行经华南快速三期高架桥时,他突然听到响亮的爆鸣声,随即看到前方几米远处的货车打起了双闪灯,并迅速靠边。蒋新民隐隐觉得事态不对,也跟着靠了边。当看到浓烟和火光时,他没有多想,从后备厢中拿出灭火器,就冲了上去。原来,是一辆运载废弃机油的货车突发漏油起火。 蒋新民随即退到车后,拿出手机拨打火警电话,通报火情和事发地点。10分钟后,他又一次拨打了119,及时更新了现场动态和交通情况信息,为消防力量尽快抵达现场提供了重要帮助。

起火现场。

起火现场。

火势迅速扩大。货车前行的方向正是上坡段,车上的漏液不断流下,形成了一条不断加长的“火龙”。这时,仍有不明情况的车辆驶过。 在等待消防队前来的时间内,蒋新民想尽办法阻止危险蔓延。他用灭火器空瓶摆出了路障,并将出租车向后挪动了近一百米,侧停在中间车道上,形成一道安全屏障,把后来车辆阻挡在安全范围外。直到交警和消防人员到场处理,火基本被扑灭,司机被确认安全,蒋新民才返回公司,清理车身油污,继续正常营运。

起火初期,蒋新民拿着车载灭火筒上前协助扑救。

蒋新民协助指挥后方车辆避让。

退伍不退色 家境艰苦但热心助人

当天,蒋新民的举动,通过车载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了下来。相关视频在网络上发布后,引发了网友一片赞誉——“真了不起!”“司机情绪很稳定!”“教科书般的救援!”

10月25日,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来到蒋新民所在的公司,为其见义勇为的行为进行表彰和慰问。

“蒋新民的事迹引发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我们也要大力倡导和鼓励这种正能量的行为,让见义勇为精神在广州蔚然成风。”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蔡巍说。

接过基金会所送来的奖励证书和慰问金,蒋新民坦言,这份荣誉是他所没有想到的,正如同当时他看见高架桥的火龙蔓延,也是什么都没有想,就下车展开救援了。 面对网友点赞他的“情绪稳定”,蒋新民笑了,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当时他能够沉着冷静地应对火情,跟他曾经当过兵的经历有关。

现年37岁的他,是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人,2005年入伍参军,在甘肃兰州作战部队服役,其间他表现出色,曾获评优秀士兵,还荣获过集体三等功。

“部队教了我消防救援的知识和技能,磨炼了我的身体和意志,也教会了我堂堂正正做人。”他说,“退伍不褪色,遇事挺身而出,这是军人的本能反应。”

今年3月,蒋新民从衡阳祁东县来到广州,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妻子和正在上高一的孩子留在家乡,家中老人还有身体残疾。平日里他努力工作,一有积蓄便寄回家。

据了解,这次见义勇为的事迹只是蒋新民平日善行义举的一个缩影。他平时开出租车时,不时会有乘客将手机、手提包等物品遗落在座位上。一旦发现后,他都会主动将物品上交车队,要么等待失主来认领,要么紧急联系乘客。尽管家中也有经济困难,但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与村里干部一起,提上米面油,探望慰问村里的困难老人、残疾老人。

蒋新民助人的初心还来自一段经历。十几年前,他在外打工时,一度境况窘迫,一位陌生人向他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从那以后,他便许下心愿,要将这份善意传递给其他人。“我受过别人的帮助,当其他人有需要的时候,我也要伸出援手。”他说,“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希望大家以后都可以多伸出援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 琼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THE END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