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上海
依旧笼罩在深秋的凉意之中
受辐射降温影响,今天早晨市区徐家汇站最低气温仅10.0℃,将是近期的新低,郊区更是多在个位数。白天终于云开日出、阳光上线,预计最高气温16℃。但北风也带来干燥空气,相对湿度在85%~50%之间。
周末天气转折
连续3天有雨
未来十天,明显的降水主要出现在我国的西南和华南地区。一直至本周六,申城都是晴或者多云的好天气,气温没有大的变化,总体在10~17℃之间。早晚有些冷,白天凉爽舒适。
受到云雨区东移的影响,周日云系增多,并转为阴雨天气。下周二前后随着一股冷空气强势南下,申城逐渐雨止。之后气温将再下一个台阶,最低温直奔4℃,带来冬日体感。
话说随着天气逐渐转凉
大家周围咳嗽的人是不是多了?
11月以来
沪上成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就诊量
环比增加20-30%
详情点击⬇️
上海秋冬第一波感染来了!近期不少人中招!这种“深”咳嗽需立即就医→
不过除了这类呼吸道感染
引起的咳嗽
还有一种咳嗽也值得关注!
昨天(11月20日),
恰逢每年11月第3个的星期三,
是“世界慢阻肺日”
目前,
我国约有1亿慢阻肺患者,
每年因慢阻肺病
死亡人数超100万,
但慢阻肺的公众知晓率却不到10%!
跟着小坊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
会“隐藏”的疾病!
上海79岁的刘老伯,诊断出慢阻肺已有30多年,一到秋冬季节,就容易反复咳嗽、咳痰,甚至呼吸困难。
家属 刘敏:
最近十几年病情加重,必须要靠呼吸机、制氧机,每天早上要吸一下,不吸的话他就喘不上气,特别到冬天了。冬天是慢阻肺高发时节,所以我们保暖一定要注意。
慢阻肺病究竟
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据悉,慢阻肺病是一种导致呼吸困难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患者。每年因慢阻肺病死亡人数超100万,是我国第三大致死疾病。
然而,慢阻肺病在我国面临“三高三低”的挑战,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高;但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化治疗比例低。数据显示,仅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近90%此前从未得到明确诊断,将慢阻肺病防控关口前移刻不容缓。
昨天
“2024年世界慢阻肺日科普活动”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钟南山特别强调,
早筛、早诊、早治
是慢阻肺防治的基础。
其中,肺功能检查
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也是了解肺功能最直接的手段。
钟南山院士呼吁
重视肺功能检查,
要像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
钟南山院士指出,慢阻肺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但很多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肺功能已经非常差,可逆空间很小。
目前,慢阻肺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早期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因此,提高老百姓对慢阻肺的知晓率,让更多老百姓在每年的体检中加入常规的肺功能检查,非常关键。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改善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来源:新闻坊(记者:金志成、朱磊、杨惠聪)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