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实习生钟言 广州报道
在“大航海时代”,“出海”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首选。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24年贸易与发展报告》,南南贸易自2007年以来已翻倍,从2.3万亿美元增至5.6万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减少对传统贸易伙伴的依赖提供了新机遇。
新兴市场成为“航海”新风向。2023年,中俄、中墨、中阿(阿联酋)双边贸易额均呈现增长趋势。随着全球产业转移要素重组加速,越来越多中企也将墨西哥等地作为出海要塞。
近日,⼴东省侨联第⼗⼆届海外委员、墨西哥粤商会执行会长何强在接受南方财经《新粤商》专访时表示,目前全国制造大省广东在墨西哥投资设厂的企业多数以制造业为主,汽车零部件、家具电子等相关企业投资热度居高不下。在中国企业加速走向全球的大局势下,未来五年内,中企“出海”墨西哥将日益增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如果从深圳到墨西哥城画一条直线,恰好横穿整个太平洋。2005年,中国企业“出海”尚属于1.0版本,路途遥远加上不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很多出海至墨西哥的华人华侨“铩羽而归”,只有一些从事餐厅、小商品批发等生意取得了成功。当时,何强机缘巧合来到墨西哥,凭着此前的营商经验,他察觉到当地市场的机遇,决定扎根留下,深耕墨西哥市场。2019年,墨西哥粤商会成立,他担任执行会长。
为什么是墨西哥?事实上,墨西哥是广东对拉美经贸合作的重要伙伴之一。近年来,墨西哥与广东的贸易往来不断增长。2023年,广东与墨西哥双边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为1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9%。
如今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拉美市场。很多企业都在墨西哥投资设厂,并积极参与当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他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变化?
《新粤商》:你是什么时候来到墨西哥的?
何强:我的企业自2005年起就在墨西哥开展业务。目前,企业在墨西哥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首先是传统贸易,涉及照明和音响产品等领域,其次是ICT业务。4年前,我们与清华股份旗下的新华三集团签订了协议,成为新华三墨西哥总代理。后来又陆续与大唐电讯、杭州大华集团等公司签约,成为这两大集团公司在墨西哥的总代理。最后是工程机械板块。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临工机械以及合肥合力叉车等也是我们代理的品牌。这三个板块构成了我们目前在墨西哥当地的主要业务。
《新粤商》:你能为墨西哥粤商会企业以及其他出海企业分享一些投资趋势吗?
何强:目前投资墨西哥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配件以及其他制造行业,包括家具和家电产品。这些商品以出口美国为主,也有供应当地的外资企业,因此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
汽车配件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行业,比如体积较大,对物流运输很敏感的轮胎、轮毂,国内几大生产商就已经在墨投巨资建工厂了。
零配件企业来墨投资旺盛是因为特斯拉、大众、奥迪、宝马等外资工厂都在这里设立生产基地。这些车企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跟随转移,带动了零配件产业的发展。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汽车零配件也是一个热门的销售类别。
《新粤商》:你未来有何投资计划?
何强: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未来万物互联,企业数字化趋势共识度最高,确定性也最强。未来我们要打造一个数字化平台,把公司推向作业数字化、数字平台化、平台智能化、智能实战化的先进企业。
2005年进入墨西哥市场时,我们就包揽了当时墨西哥的主要客户的业务。经过多年的竞争,我们已经扎根下来了,并且开始深耕渠道。虽然当前的形势与以往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转化成为一个高度本土化的企业。
《新粤商》:你认为目前发展蓬勃的跨境电商新业态在本地机遇如何?
何强:现在电商行业正在全面“出海”。在美国和墨西哥等国家,中国的电商企业,利用邮政包裹跨国政策,大批量直接运到当地派送。这种做法现在已经受到了美国和墨西哥等国家的高度关注,随着当地新法规的颁布实施,这些漏洞会逐渐减少。
电商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扎根当地,立足长运,进行合规合法经营。以国内某大型电商为例,之前可能钻了一些空子,如今开始在美国本土设立仓库,与其那样被动经营,还不如当初就规划好合理运营,这虽然会损失一些短期利益,但从长远看,企业在当地的形象会更正面,也更利于未来融入当地的经济生态环境。目前墨西哥电商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支付和物流系统完善后,电商的发展还会有一个爆发的阶段。
《新粤商》:全球贸易形势变化剧烈,挑战很多。作为“出海”代表,你自己的亲身感受如何?
何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是大势所趋。现在欧洲以及拉美的很多华人都跑到墨西哥来开拓业务,未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目前,墨西哥巿场也没有国内竞争激烈,我们这些外来企业在当地还是比较容易生存。我最近都在美国出差调研,想看看美国大选以后,企业新的商机在何处。
《新粤商》:调研结果如何?
何强:以我对美国市场的理解,当地对于低附加值产品以及无法很快实现自动化生产的产品,关税壁垒不会太高,加上当地也有改善民生的需求。美国主要的关税增加或许会针对高科技产品,意在遏制非本土的高科技企业,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可能会采取较为宽松的贸易政策。
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产品生产上比较难替代的企业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如果产品生产很容易替代,比如在东南亚能找到替代工厂,那么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普通企业,如果其主要市场在美国,那么转移到墨西哥或东南亚可能会有一线生机。在当今市场快速变化的局势下,不做出及时的调整显然是不行的。至于高新技术企业,只能加强研发,即使这并非易事。因此,加工制造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面临着挑战,只是难点不同。
《新粤商》:墨西哥的市场潜力如何?
何强:未来五年之后,墨西哥的竞争态势可能会与中国当前环境相似,竞争可能变得更加激烈,我们只能提前做好准备,未来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新粤商》:企业出海在海外面临的风险不小,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何强:风险是无法完全规避的,自2005年去墨西哥开展业务以来,我们企业支付的“学费”已超过几千万美元,当然收获也更多。现在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企业应尽量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致力于长期的合规合法经营,这才是规避风险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目前,许多中国工厂选择在墨西哥设立生产基地,包括美的、海尔、徐工等企业,其中原因是企业的市场主要面向美国,这些工厂是否能够成功规避美国的关税壁垒尚无定论。其实墨西哥以南的拉美市场非常广阔,需要企业判断自己的产品是否适合拓展拉美市场。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