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唐婧
编 辑丨方海平
视频编辑丨柳润瑛 许婷婷
9月5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回答”接下来有多大降息和降准的空间及必要性”的有关提问时表示,降准降息政策调整还需要观察经济的走势。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长期流动性供给的一项工具,与之相比,7天期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是对应中短期流动性波动的工具,今年人民银行还增加了国债买卖工具。人民银行综合运用这些工具,目标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年初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在持续显现,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因此还有一定的空间。
邹澜还称,今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累计下降了0.1和0.35个百分点,带动了平均贷款利率的持续下行,同时也要看到,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
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密切观察经济效果,根据经济的恢复情况、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具体问题,合理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普惠金融将如何再上台阶?
央行副行长陆磊答21记者
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到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走过了十年历程。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普惠金融将如何再上台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相关提问时表示,“政策取向+金融机构服务”是发展普惠金融的两大支柱,一方面要有政策,另一方面还要有金融机构的服务,二者缺一不可。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统筹好增量扩面和商业可持续,加快构建激励相容的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
在政策层面,政策设计突出发展重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促进城乡区域平衡协调发展,增强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健全管理制度和落地督导,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金融工具。
在金融机构层面,一是要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加快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坚持科技赋能,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未来要继续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引领,推动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驱动普惠金融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得性。
“此外,人民银行还将借助G20、‘一带一路’等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参与普惠金融的国际治理。”陆磊表示。
在回顾普惠金融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时,陆磊介绍,人民银行多措并举,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更好服务社会民生。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持续提高,金融改革发展成果也惠及了越来越多的群众。
在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方面,人民银行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设立普惠小微贷款有关支持工具,指导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较好地满足了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
在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新的政策举措,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硬软各方面,实施五大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服务社会民生重点领域方面,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提高贷款额度,并将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纳入支持对象,支持他们就业创业。特别是针对困难学生群体,人民银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开展了2024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了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授信户数达到了6239万户,已覆盖超三分之一经营主体;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0.4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1.6%。此外,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933亿元,助学贷款余额2085亿元。
SFC
本期编辑 金珊
21君荐读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