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月26日电 (张芷菡)“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2024年12月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春节年货市场也发生诸多变化。年货花样翻新、形式突破,同时,随着春节走向海外,成为更多人共同庆祝的节日,年货出海也呈现多样化新趋势。
“非遗”元素走进年货市场
临近新年,多家老字号愈发忙碌,年货礼盒进入销售旺季。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老字号年货融入了“非遗”等文化元素。
比如,北京稻香村在今年推出的年味礼盒不仅对北京传统年货“京八件”等礼盒进行了包装设计升级,还推出融合北京中轴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元素的“铛铛车”糕点礼盒。在全聚德前门大街“中轴食礼”体验店,不少消费者把其创新大健康食品作为年货选择。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崔丽丽表示,春节申遗成功,通过各种年俗元素来创作相应的产品是商家在春节抓紧“露脸”机会的一个必然选择。老字号产品通过融合“非遗”文创元素,可以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拉近距离,同时,也让品牌借助春节这个时点获得推新的好机会。
在“传统”年货品类之外,还有许多“非遗”文创产品也成为热门选项,这引得许多非传统年货品牌的商家将自身产品与“非遗”元素结合,走进了年货市场。
例如,在抖音电商平台的“文创年货节”上,主打“非遗剪纸”的东方纸艺等,销售额超过百万元。在“与辉同行”直播间中,五福临门磁吸对联福字挂件、蛇年磁吸冰箱贴、春节压岁红包袋等一件件含有春节元素的文创产品热销,这展现出人们对春节年俗的重视以及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认为,随着收入提升和生活水平提高,如今消费者对于传统“吃”“穿”类基础性年货需求有所下降,对于个性化、多元化的年货需求提升,“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等能够引起消费者与传统文化共鸣,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
从品牌的角度而言,“非遗”元素也是非传统年货商家介入年货市场的一把钥匙。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表示,近年来,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产品广受欢迎,借消费者买年货的契机,品牌将“非遗”或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自身产品,更能击中消费者心智,通过“非遗”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与认同感。
中国年货加速出海
除了中国消费者购买年货,随着春节申遗成功,春节文化也更深地走向全球,承载着“年味”的各式年货通过电商平台正火热出海,走俏全球。
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春节期间的年货出海。1月7日至2月5日是商务部在春节申遗成功后举办的首场全国性网络促消费活动——“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其中,“丝路电商过大年”活动将通过在电商平台海外版设置年货专区,满足海外华侨华人和外国消费者的年货需求。
在电商平台上,中国年货热销海外。数据显示,2025年初以来,淘宝海外市场上的年货类商品销量迅速增长。此外,一些具有特色的国风服装品牌,其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0%;木雕、茶壶等中国特色手工艺品的销量也增长了近150%。
崔丽丽表示,年货出海的目标消费人群已经不仅仅是在海外华人华侨,随着社交媒体在不同国家地区人群中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非常广泛,许多外国人也都对中国春节抱有好奇心,喜爱中国文化的“老外”们也非常希望在春节这个时点上拥有仪式感。
“春节在国外也成为许多外国人对中国认知的显著文化符号。品牌借助这个符号开展宣传,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是一个很好的切入途径和机会。年货出海不仅仅带着中华传统文化出海,也是中国在各个领域的优秀商品、优秀品牌集中展示的一个窗口。”崔丽丽谈道。
付一夫也指出,借助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契机,年货出海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当前,许多中国品牌加速出海,而依托数字化而愈加便捷的电商平台,中国年货能够精准地推送、触达海外消费者,帮助海外消费者通过年货中的中国春节故事,认识中国产品、了解中国品牌。”(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梵星网创作者,不代表梵星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网页内容均来自网络采集,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司联系。
暂无评论内容